第(2/3)页 变法! 这两个字一出,满屋子的人不由浑身一震,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 中华煌煌几千年,加上外国列强的历史普及,让他们都清楚一件事。变法,不只是中华独有,世界各国各族为了强大,都曾经实施变法。 成功强盛的,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商鞅变法,带来空前强大的帝国。 失败的也有,前有王安石,后有张居正。表面上给国家带来一时强盛,其实更埋下祸乱的根源。随着人亡政息,留下的麻烦一大堆。 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主持变法的人,几乎都没有得过好下场! 如今老师提出变法,这是要破釜沉舟,把自己一生荣辱都压在上头么?这牺牲……也太大了些! 翁同龢不动声色的注意他们的表情一一收在眼底。待到众人呼吸由急促恢复到平稳时,老脸露出淡淡的微笑:“其实,事情没有你们想象那般复杂和严重。倘若一年之前,老夫也不会说出此话。但今日却大不相同,一切有杨氏所作所为在前张目,我们,不过是顺水推舟。” 在场的都是几亿人里最聪明的那一拨,翁同龢话音一落,马上就反应过来。 文廷式抚掌赞道:“妙!妙哉!老师睿智远超千古,烛照万里!竟是一语道破当今最佳破局之策!” “如是如是!老师所言无差!的确上上之策,不做二选!” “一举扭转诸多危机,竟而顺势推动,将主动权操之在我,定能成不世之功!” ……马屁汹汹如潮,铺天盖地的涌出。 要说都是进士之才,那胸腹之间有说不尽的锦绣文章,说好话这种事儿,他们甚至不用思考,张嘴就来。只要许可,哪怕用骈四俪六的格律雅言写他百八十篇都不在话下。 翁同龢微笑,手指轻捻胡须,等他们自由发挥。 文廷式激动的来回踱步,手捏剑诀在虚空指指点点,脑子里灵光闪耀,口中滔滔不绝:“虽则辽东一战大胜,乃是杨鼎世与李伯行所做业绩,但究竟而论,却是皇上和朝廷高瞻远瞩,睿智决断,放手让他们施为,方才有今日之功勋。万方决断皆出于上,此乃天下大义,向来也是无人可以否认的。” 众人纷纷点头应和:“极是极是!这是这样的道理。” 这话可算说出他们的心声了。谁说前方作战的功劳跟他们无关?没有皇帝批准,没有他们上上下下的忙活,出谋划策的指点,他们能打的那么轻松,赢得那么顺利? 争功劳这种事,武官再能干也比不上文官的一枝秃笔。字面上轻轻一改,立即老母鸡变鸭。史书都是俺们写就,你们有没有功劳,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文廷式继续道:“而新军之设立,杨氏之言论,虽有诸多不足,毕竟也是皇上默许而成。如今更有事实证明,当今圣天子睿智天纵,心胸广阔,故可博纳万国兴盛之策,运用存乎一心。辽东之胜,乃是检视此等放手成果之一隅而已。如此可知,我大清果能大胆革新,定可中兴于当世,崛起于万国之巅。自此而下,朝廷将默运之大局,转为光明行道于天下。如此,则可运筹帷幄,变法图强!庶几无后患纰漏矣!” 这番话,却把以前他们种种丑陋行径全都给圆回来了。更进一步的,把杨浩所有的言行成果,都说成是他们默许的,是作为朝廷变法图强的试探行为。成功了,这是朝廷和皇帝的功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