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江东二张-《小霸王孙策》


    第(3/3)页

    孙策与周瑜忙躬身道:“子纲先生言重了,在下岂敢。”

    张纮淡淡的一笑:“两位来访之意,我与子布已经猜到一二,请原谅我二人再不近人情一次。伯符此番的来意,在下需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从阁下口中得知。”

    孙策放下茶杯,整理衣袍,正襟危坐道:“如今汉祚衰微,天下纷乱,四方英雄豪杰无不拥兵自重,各图发展。初平元年虽有各镇诸侯联军勤王之举,但是其中恐怕没有人是出于公心,真正想要扶危济乱的。先父功业未遂,不幸为刘表所害,在下虽然年轻识浅,却也想继承父亲遗志,成就一番事业。在下目前打算先去袁术处要回父亲当年的旧部,然后到丹阳投靠舅父吴景,召集流散的兵士,东据吴郡、会稽,以此为基业。之后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不知两位先生以为在下的这番盘算如何?”

    张纮不置可否的一笑:“伯符仅仅为了做朝廷的外藩?”

    孙策沉默了片刻,道:“先生目光如炬,但是请原谅在下不得不存有一丝保留,有些图谋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伯符果然坦诚。”张纮举杯饮茶,意味深长的道,“昔日周室倾危,齐桓公与晋文公应运而生,得以成就霸主之名,试想如果王室安宁,诸侯们岂有图谋称霸的不臣之心。如今朝中董卓弄权,汉室衰微,几百年来当以此时为甚,但这亦是上天赐予英雄豪杰成名的机会。伯符骁勇不下尔父,若真能据丹阳,召集吴郡、会稽的兵马,则荆扬两州必可一鼓而平,报仇雪耻亦指日可待。之后伯符可凭倚长江天险,内则奋发威德,勤修政理,外则远交近攻,扫除群雄,所建的功业,绝不会下于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时莫说是匡扶汉室,为一外藩诸侯,便是享世家宗庙,也并非不可能。”

    张昭点头附和道:“在下与子纲结为兄弟,自南迁以来便一直隐身于山野之间,不再入仕,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局势纷乱和清流名士的风气。开诚布公的说,我等二人并非不想入仕,而是等待天时英主。如果伯符真有建功立业之心,便请南渡,在下与张纮必定倾尽全力,助伯符成功。”

    孙策与周瑜一起离席,恭恭敬敬的向张纮和张昭跪拜称谢道:“得两位先生点拨,使我茅塞顿开,有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他日我若壮志得伸,血仇得报,定不敢忘记两位今日教诲之恩。”

    张纮和张昭也离席还礼道:“从此赴汤蹈火,任凭主公驱策。”

    孙策忙扶起两人道:“两位先生是当世大贤,在下如何敢说驱策。只要每日能得二位耳提面命,便已是平生幸事。”

    四人重新入戏,张纮为茶壶重新续上热水,问孙策道:“在下有一问,想请主公解答。”

    “先生请问,在下知无不言。”

    “主公曾说意欲前往寿春,向袁公路讨回破虏将军旧部,不知准备何时动身?”

    “待我为父守孝三年之后吧。”孙策叹了一口气,“请两位先生不要问我原因,其中有不能言的苦衷。”

    张纮和张昭沉思了片刻道:“主公既有计划,我二人不便多言。那么先利用这三年时间,重建孙氏在江东的名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