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内部的稳定-《南宋之我主沉浮》
第(2/3)页
李庭芝负责全面管辖六房事宜,侧重于管辖吏房,郝经负责管辖兵房事宜,协助管辖户房事宜,张文谦负责管辖户房和礼房事宜,刘秉忠负责管辖刑房和工房的事宜。
云川学府依旧保留,但规模扩大,窦默出任云川学府大学士,负责学府的一切事宜。
其余的诸多官吏,也进行了调整,譬如说吴绍尊、李润等人,悉数出任了知府。
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金州御前诸军依旧保留,但以合州御前诸军为主,也就是说合州御前诸军代表节度使衙门管控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蔡思伟挂节度副使的职衔。
鼎坤军单独设立,张炳辉依旧担任鼎坤军都统制。
李庭芝等人曾经建议,在节度使衙门之内设立枢密院一类的官衙,不过吴邵刚没有同意,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对于行省规范的问题,吴邵刚是非常注意的,也是极力推行的,他认为官署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层级不能够太多,每一层负责什么事情应该是清楚的,节度使衙门管不到那么多的事情,就必须给下面放权,否则可能什么事情都管不好。
设立节度使衙门、行省、府州县的层级,这是吴邵刚最终的决定,今后也将坚持下去,撤销路这一级的官署,因为这一级的官署作用其实不是很大,相反导致了权力的分散,导致了官吏数目的增加,加重了节度使衙门和百姓的负担。
经过这样的调整,谁都明白,节度使衙门已经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朝廷,李庭芝、郝经、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成为了实际上的宰相,而许衡则是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所有的官吏,只不过节度使衙门在设置这些官署的时候,都很是巧妙,以房的称呼来代替。
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众人都觉得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节度使需要管辖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节度使他们管控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大了,若是不能够很好的规范,则会耽误很多事情的,至于说节度使衙门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倒是被很多人忽略了。
吴邵刚做事情是雷厉风行的,节度使衙门做事情同样是雷厉风行的,官署的设立以及改变的事宜,由李庭芝亲自负责,逐层的落实下去,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的模式就形成了,剩下的就是处理具体事宜的阶段。
许衡这个新任的侍御史,算是最为忙碌的,因为节度使衙门有命令,在撤销诸多路这一级官署的时候,有很多的财产需要处理,毕竟各地都有专门的官署,这些官署都是需要处置的,不能够闲置,不能够浪费,府州县官署有自身的办公地点,也不需要继续占据这些官署,故而官署可以对外出售。
这其实是吴邵刚做出的决定,要说换做其他的时候,吴邵刚的这个决定一定会遭遇到强烈的反对,官署是什么地方,那是代表朝廷的,是朝廷的威严,官署怎么可能出售,就是烂掉了,也不能够让寻常的百姓住进去。
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吴邵刚入主四川以来,重视商贸事宜,关心赋税的征收与开销的事宜,李庭芝等人更是清楚节度使衙门曾经遭遇的困窘,故而对于处置官署的事情,没有丝毫的意见,反正能够得到银子,能够让地方上稳定,就是大功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