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谢公的底细-《特战兵王》


    第(2/3)页

    金玲玲把话说到这里,庞劲东已然明白了:“这两条左膀右臂一个是江海帮,另一个是赖海雄…”

    “对…”金玲玲侧过头去,悄悄用手指再次擦拭了一下眼角,然后转过头來继续说:“我知道你做了些什么,可以说你做的已经足够多了,接下來的事情应该由我们來做了…”

    “这么说,警方这段时间的清理整顿,实际上就是为了剪除谢公的羽翼…”

    “对…”金玲玲微微颔首,告诉庞劲东:“这得力于赖海雄死得及时…”

    金玲玲关于赖海雄之死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但是其中已经表达出了一层暗含的意思了,那就是怀疑赖海雄之死的真正原因。

    不过今天的金玲玲不同于早前那个无私的女警,已经不再相信法律可以解决这个社会的各种问題,就算是掌握到了庞劲东谋杀赖海雄的证据,也只会暗暗的感到高兴,而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庞劲东装作沒有听出金玲玲的弦外之音,问:“你可以详细向我介绍一下谢公了吧?”

    金玲玲整理了一下情绪,沉思了片刻之后,把自己掌握到的情报大致讲了出來。

    谢公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这样一种出身再加上其父较为敢言,所以整个家庭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严重冲击。

    这场浩劫让谢公失去了父母,自己的身体也受到了严重的戕害,还落下了不太严重的残疾。

    **结束之后,国家对此前的历史做出了彻底的反思,并开始着手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題,包括平反遭到错误打击的对象。

    国家于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使得当时的谢公看到了希望。

    既是出于家族的传统,也是奉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他毅然决然的投身到了高考队伍之中。

    但是生活往往出乎人们意料之外,谢公生活在唐山周边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落实国家政策的时间比较晚,所以谢公的家庭沒有得到及时的平反。

    而且,恢复高考伊始,不是让学生平等参加考试争取入学资格,而是依靠推荐。

    谢公因为自己的家庭成分不好,所以沒有能获得推荐。

    后來国家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制度,虽然谢公还是适龄青年,却已经对此心灰意冷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在遭到生活的一连串打击之后,谢公很可能产生了反社会情绪。

    他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够公平,就开始想方设法的报复这个社会,同时把自己失去的和应该得到却沒有得到的东西,加倍的夺回來。

    不过与其他反社会者不同的是,谢公沒有去尝试破坏社会和秩序,而是让社会和秩序为己所用,等到拥有了足够的能力之后去腐化这个社会。

    谢公由于有着足够的远见卓识,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国家的政策将要发生根本性变化,闭关锁国和计划经济时代即将过去,于是果断的决定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时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迷茫状态,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国家接下來将会何去何从,谢公则勇敢的做了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搞起了个体经济。

    等到国家明确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目标,多数人纷纷而开始尝试下海经商,谢公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富商了。

    谢公最先做的生意是个体运输,实行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当时的商品流通很不便捷,而不同地域之间的居民对其他地域的商品有着强烈的需求,所以这项生意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赚到了足够的钱之后,谢公利用自己掌握着的运输力量开始倒买倒卖,最先搞的是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贩运海鲜。

    尽管已经有政策允许搞长途运输,并且有限度的允许商品流通,但是仍然沒有完全的放开,而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沒有跟上去。

    所以谢公的行为是非常冒险的,当时的刑法有个罪名专门惩治这种行为……投机倒把罪,谢公最后就落了这么一个罪名。

    其实谢公在从事长途运输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人眼红了,等到贩运海鲜赚了大钱,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这些人或者属于权力部门,想要进來分上一杯羹,或者是满怀嫉妒的同行。

    刚开始的时候,谢公不愿意向强力低头,结果把事情搞得非常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