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岭南烽烟-《汉魏文魁》


    第(3/3)页

    好在孔明办事精细,又有是宏辅为其靠山,且深得天子宠信,可谓手眼通天,最终竟然被他寻着了几名曾随贺齐南征过的江东老卒。这些老卒也参与了张徐之乱,战败后为6议所擒。献俘安邑,被配去煤矿做工。诸葛亮将其赦免。问以闽州之事,得到的结论是:

    彼地虽然潮湿。弓箭的威力大打折扣,但除沿海地区外,多为山地丘陵,道路险狭,于中作战,本来就短兵相接的时候多,弓箭远射的机会少。况且闽地土著虽然悍勇,武器装备却实在太差,正面交锋,江东兵占据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去考虑恢复弓箭在干燥地区的威力啊。

    当地土著,本身是不用弓箭的,据说部分族群以投掷石块作中程攻击,部分族群会使用一种吹箭,投石最多二三十步,吹箭的距离更短,根本无法作为弓箭的替代品。

    好在当诸葛亮前来向是宏辅禀报他的调研结果的时候,经过数日间的冥思苦想其实不是在设想,而是在回忆是宏辅又有了新的指引方向。他记得在《梦溪笔谈》中有所记载,降羌李定曾向宋廷献“神臂弓”(其实是偏架弩),此物“以桑木为身,檀为秢,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麻绳扎丝为弦……”

    据说这“麻绳扎丝”的弦,相比以兽筋为弦,受空气干湿度影响较小,乃以此法授之诸葛亮,要他去试验研。诸葛亮大喜,同时也向是宏辅禀报自己一些新的想法:“弟子忖之,今弓箭既不便用,射程近,唯以密射为补。今之连弩,一引而,不过二三矢而已,古书有言五矢者,若能复之,可代弓箭也。亮欲试作之,先生以为若何?”

    啊呦,是勋心说诸葛亮要造连弩!诸葛连弩,史有明文,名传千古,料想是一定能够明得出来的。当即抚掌,衷心赞叹:“吾甚欲观孔明之连弩也。”

    其实连弩这东西古已有之,而且应该细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真正意义上的“连弩”,一引弦而数矢齐,第二种应该称之为“连弩”,是指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上弦,以反复击的弩具。要是用后来的火器来作类比,连弩相当于可同时击的多管火铳,而连弩就是机关枪了。

    那么所谓的“诸葛连弩”,究竟是连弩还是连弩呢?因为晋代便即失传,后世故乃争论不休,但比较主流的观点,还是指连弩。因为连弩就技术而言比连弩要复杂,堂堂诸葛孔明,怎么会去明简单的玩意儿呢?而且玩意儿太过简单,就算他明出来,也很难独享大名呀。

    故此是宏辅今晚召孔明过来共食,问他:“前日与吾所言之事,若何?”就是在问,你连弩究竟研究得怎么样了?出成果了没有?诸葛亮毕恭毕敬地回答道:“略有所成,然尚须时日也。”我已经有眉目了,但距离彻底完成,乃至可以列装部队,还需要更丰裕的时间才成,老师您先别急。

    是宏辅微微而笑:“吾今得一人,或可资益孔明也。”于是便将召见马钧之事,前后端底,备悉道来。他说我听说过此人,年纪虽轻却颇善机巧,而且他自己也说了,乃是为了机械制造才去钻研的算学“天下尚未底定,兵事不可延挨,故吾以为,与其用之度部,未如从之孔明也。”

    诸葛亮双眼一亮,说竟然还有这般人才,自学而成的数算比我都要强?那可真值得见他一见。我明白老师您的意思了,我这就去向吏部打招呼,让他们把这个马德衡分配到我兵部来!(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