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壕境-《暴明》
第(3/3)页
西班牙番人的大帆船自大明嘉靖44年,(1565年)开始,每两年往返一次。用金银换取大明的产品。他们的大帆船载着大明朝的货物到及西之地去(南美,北美),在回程中,这些大帆船运回及西之地出产的银元、银锭、和土特产来我们大明。
实际上他们番人发现了壕境的价值,即用及西之地出产的银元、银锭、以“低廉到好像不花钱”的价格,从我大明出产的丝绸及其他精美手工艺品,这些商品在欧罗巴和及西之地都很有市场。将这些货品运往及西之地,可获十倍的暴利,而用来交换这些货物的白银,又是番人们从及西之地几乎完全用暴力掠夺而来的。
广东巡抚沈犹龙在榻是一边斟酒一边说了一句,”雪村说得好,番人都是见利忘义之辈,看我怎样收拾他们!”
朱浩知道,在大明朝期间,西班牙殖民地回流马尼拉和大明的,主要是大量的白银。数额巨大,贸易初期,每年约为100万比索,后来达到200万―300万比索,有时甚至达到400万比索。1619―1631年,即澳门――马尼拉贸易的鼎盛时期,每年从马尼拉流入澳门的白银,价值135万比索。另一项统计指出,1631年,由菲律宾输往澳门的白银达1400万两,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自永乐年元年至宣德九年(1403―1434年),即大明帝国鼎盛时期30年,中国官银产量的2.1倍,相当于万历年间明朝国库岁入的3.8倍。西班牙人记载自1571年到1821年间,拉丁美洲白银运抵马尼拉共4亿比索之多。
马尼拉西班牙商人说:“大明的商人几乎把自新西班牙运来的白银全部运走了”。“大明的国王能用来自秘鲁的银条修建一座宫殿。”
而在大明和西班牙的交易中,大明的海商们还引进了很多来自南美洲的农作物,如原产于南美的花生,玉米,甘薯等。
现在长江的出口处,崇明县附近的沙质土壤中就如火如荼地种上了花生,朱浩让人用海船运了一批花生来到广州府种植和榨油。朱浩让铁血会的农业科把广东的南方玉米甘薯在培植改良。
朱浩来到大明已经有三年时间了,逐渐慢慢融入现今的社会。朱浩发现乍看之下,闭关锁国的大明似乎离世界很远,其实,早在世界市场真正形成之前,在欧洲航海者还在寻找印度的时候,大明已经被深深地卷入世界贸易的大潮,在世界市场的形成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顺水顺舟,一个下午的功夫曹明府在香山县码头上岸,找到香山县码头的小吏,说明由来,小吏殷勤把曹明府和管家曹明带到提调衙门,见到了姓魏的留守,管家曹明一亮令牌,姓魏的留守赶紧把曹明府带到壕境入口。
口里还说,“巡抚大人和县令带着五六百人到了壕境,去跟番人谈判去了,我带着一千人为后援,先生我排一队士兵跟您上到岛上去!”。
曹明府拒绝了姓魏的留守得提议,搭上一叶扁舟,只带着管家曹明开闸登岛。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