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壕境-《暴明》


    第(2/3)页

    曹明府知道,那个兵马司的九品芝麻官肯定是让番人们吐点孝敬钱,所以曹明府有点烦那些粗痞的武官。曹明府摇了摇头就往外面走。

    出了兵马司曹明府松了一口气,沈犹龙在巡抚府和他跟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探讨大明的局势时就说道,要用壕境的番人夷目征讨北方的鞑子,看样子沈犹龙跑去壕境借兵去了。

    ”走,我们去黄埔码头!“曹明府就钻进的青花小轿。

    历史上,大明朝的新到的一位守澳官来到壕境,当时因为葡萄牙的政府官员也在澳门,那个大明的通译又见广东官员也在,他不便表明收贿赂,于是就居然说成,这500两银子番人是给我们皇上的交地租的,就这样一转,就从贿赂变成了地租银,这澳门的地租每年就是500两银子了。

    上了岸的葡萄牙人逐步在澳门反客为主,到处筑屋置舍,与当大明人通婚,并且还修建炮台教堂,以巩固在澳的居住。

    而澳门作为当时海上贸易的枢纽,16世纪末到现在为止,也走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住澳葡人源源不绝地向欧洲、东南亚、日本输出丝绸、香料、陶瓷等货品,随着葡萄牙人航海贸易进入巅峰,澳门也被打造成远东富庶的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来大明做生意的外国人络绎不绝,对这样一个鱼龙混杂的港口明朝政府采取了特殊的管制。

    广东官员在香山县靠近壕境修了一个关闸,这个闸周六周日才开设,允许香山县的居**粮食进入壕境,进入壕境城区里面提供给葡萄牙和其他外国人,粮卡后来有在陆上有一队营兵在澳门弯驻扎有一队水师,朱浩的二叔的拜把兄弟在水师当把总。葡人要是壕境如果不服管从,大明朝的官就简单就是封关,让葡人没有生意做。

    香山县修建的关闸楼控制了通往香山进入广州的要津,等于在澳门城的咽喉位置加了镣铐,占尽了军事先机,确保了葡人以及一切来华的外国人轻易不得进入广州府。

    澳门在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30年代迎来了黄金时期,葡萄牙人以澳门为对大明朝的贸易基地,以及果阿――澳门――长崎的中转站,使澳门这个滨海弹丸之地“筑室建城,雄踞海畔,若一国然”。

    资料记载,每年从澳门运出的生丝,总计5300箱,另外还有2500根金条,每根重10两,还有800磅香料,以及珍珠、宝石、瓷器、糖等。澳门逐渐发展成为东亚地区最大的国际性贸易中心,仅每年驶向日本的商船的税额,就高达30万克朗,当然1642年的壕境澳门嗜一片愁云惨淡,据传西班牙跟葡萄牙分家了,朱浩在上川岛看到这个情报就告诉了曹明府,曹明府闲聊时有把他告诉了广东巡抚沈犹龙。

    广东巡抚沈犹龙毕竟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官员,在听曹明府详细的了解欧罗巴的历史,和现今壕境葡人的难处,巡抚沈犹龙毕计上心来。

    曹明府在榻上提起,大明朝通过壕境运往吕宋马尼拉的货物多为丝织品,绸缎,棉布,麻织品,珠宝,火药,食品,种类繁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