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务虚的问题(一)(5K更新~)-《漫步歌神路》


    第(1/3)页

    第五百一十五章务虚的问题(一)

    面对着张世德,那镜片背后的眼眸里,既有不明,也有不甘,还有不少期待,更多的,却是坦然。

    这反而让毕文谦难于开口了——他很担心,自己在此刻说出的话,会被张世德虚心接受,就像四年前张世德接受莫干山上的那批年轻人的意见那样——可他并不确定,自己的看法是否就是对的。

    10年代的美国逐渐衰落的一个表征,就是其自身培养的数学家,都扎堆跑去了华尔街。这也恰恰从侧面说明了,无论是研究还是指导经济问题,越是理论上的方向,越需要扎实的数学素养。

    可自己,从来都算不得数学家,不,那简直是离得老远了。何况,自己这辈子也没想过当数学家。

    但张世德的目光就在那里,毕文谦不可能一直缄默下去。

    “张常委,我不得不再一次强调: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我说的一切,都建立在我所接触过的那些黎华为我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的思考,但我没有时间和机会去考察那些资料的可靠性。我个人可以无保留地信任黎华,但站在您这样的位置,一个中顾委的角度,虽然也可以信任一个具体的人,却不能如此轻易信任一个结论。”

    张世德没有应声,但从两人眼神的交汇里,毕文谦大约读懂了他的态度。

    于是,他继续说了下去。

    “如果要谈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那首先需要明确,这在中国,都是新中国之后才有的事物。确切地说,公有制是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才真正确立的体制,而计划经济,新中国,根本就没有实行过真正的计划经济。即使不用理想的局面为标准,只参照苏联已经达到的水平,我们国家的所谓计划经济,只能够算是搭起了架子的猴版,制定了目标,却没有详细可靠的内容。”

    “所谓计划经济,一般在谈论的时候,都是和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也许有很多人觉得,这两者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是原则上的对立,无法兼容。但如果把眼光放大一点儿,心态放客观一点儿,却可以看到不同的格局。”

    “简单地说,而今的现实世界中,既没有绝对的市场经济,也没有绝对的计划经济。即使在吹嘘自由精神、资·本主义的欧美社会里,财团或者企业,奉行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原则,就像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样——然而无论是多大多小的鱼,在鱼的内部,运行的本质,其实是计划经济。哪怕是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接受和分析外部市场现有的信息,然后得出自己未来生产的方向和规模,以及是否扩大生产,升级产业技术……这些,都是计划。而如果从国家的视角去看,即便所有国家都实行了计划经济,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和角逐的层面,奉行的,其实是市场经济。”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集体,我们自己管得了的范畴,就可以做计划;我们管不到的范畴,那就只能是市场——这是简单而理想的情况。问题在于,很多时候,管得了却不见得管得过来,这取决于管理能力的高低。管不过来却又要强行去管,结果必然是所谓的一抓就死。从经济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低效。而如果本来管得过来却不去管,那就意味着,原本的自己人成为了竞争者,内耗,就产生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