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唐朝版生产合作社(一)-《文科大唐》


    第(2/3)页

    “排忧解难?”“官府应尽的责任?”

    一些有肚子稍微有一些墨水的百姓也都意外,时不凡居然会说出这种话。要知道古代的官老爷一个个都是官僚,都是统治者,从来没有说过为百姓排忧解难的。古代的官员采用的是懒汉的管理手段,几乎很少会主动去给百姓解决困难。一般百姓不请求到官府,官府也都不会去想办法。没有上级的命令,或者是百姓主动要求,官府是不会多过问的。

    至于为百姓排忧解难,这个根本不可能。顶多也就是在有官司的时候才会主动出动,一般情况下百姓不来请求做事,官府也都懒得去多管,这个和后世普遍的服务型政府有些不同。后世的服务型政府一般都是主动的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可是古代的政府却完全是“维稳”为主,不是以发展为主。只要不乱,不出事,那也就是古代政府的职责了。所以时不凡这话,大家听着都新鲜了。

    时不凡接着主动说:“你们都是普通农户,官府给你们的压力,最大的是什么?是官府什么做法,最耽误你们收成,或者是最让你们损失最大?”

    大家不敢说,显然不敢明着说,毕竟谁知道时不凡是什么意思。

    时不凡看到了大家如此的拘谨,主动问:“是税收,还是徭役,或者是别的各种东西?”

    “徭役!”“是徭役!”“徭役比税收更可怕!”

    很多人马上主动开始说了,他们最害怕的也就是徭役,徭役是最让百姓感觉可怕的。

    时不凡也都知道事情不出自己所料,古代百姓最怕的其实不是什么高额的税收,其实古代官府对于农民盘剥造成的损失最大的恰恰的不一定是苛捐杂税,反而是徭役。

    当很多后人都只是看到了古代的苛捐杂税的可怕,可是却很少有人关注徭役对于农业生产的破坏性。很多人都是在骂苛捐杂税,可是事实上徭役才是对于古代生产最大的破坏。

    所谓徭役,也就是古代官府通过命令强制百姓给官府做一些无偿的工作。比如说强制当兵,这个是兵役。当然,兵役也只是相对少一些的部分,可是最可怕都是苦役。

    古代的苦役也就是官府征发苦力,去做一些土木工程方面的事务。当然,这些也包括交通运输等等事务,总之也就是官府通过命令无偿的让百姓为官府做事,而不用给报酬。甚至这个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粮食消耗,还是要百姓自己承担,自己带着粮食去帮官府无偿做事。

    唐朝的规定普通百姓成年男丁,每一个人每年都是要为官府做徭役二十天,如果不做徭役要要缴纳一部分绢布作为抵消徭役的花费。当然,也许一般人只是认为一年二十天,不算什么。

    可是古代农业生产,只要是稍微懂得一些农业基础的人,都会知道农业是非常讲究时候的。有时候晚了一天,就可以耽误不少收成。一旦为了官府做事耽误了农时,那最后一年的收成都会锐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