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名和利的交换-《文科大唐》


    第(3/3)页

    到时候,唐俭可就是和当年的先辈烛之武一张嘴说退了秦军,还有像是他的同姓前辈唐雎那样,靠着一张嘴说服了秦王不去侵吞安陵国,这样才造就了唐雎和烛之武的名声。当然,唐雎这个肯定是多半是虚构的,可是天下百姓相信啊!如果唐俭能够靠着一张利嘴说服十几万突厥人退兵,这样他以后这辈子也都没有白来这个世界,算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在仕途上想要进步很难了,这个不但别人知道,自己也都知道。他这个时候不就是追求青史留名,能够有这么一个大功来为自己后代铺平道路吗?可是时不凡硬是把这个机会让给了他,还主动替他完成,这份人情不可谓不大。青史留名的人情,这个多么难得,比起当宰相都不容易。中国宰相很多,皇帝也都很多,可是能够被真正耳熟能详的有几个?所以青史留名的泼天功业和当宰相之间,恐怕很多人选择后者,尤其是古代文人。一个伟大的功业足以吃好几代人,可是一个宰相位置随时可能丢掉,所以很多人都选择后者。

    “既然这样,那也就以唐俭你为主,时校书郎您来充当通译好了!不过,唐俭,你多听听时校书郎的建议,不要随便乱来啊!”李世民说道。

    “臣领命!”时不凡唐俭一起说道。

    这次算是时不凡和唐俭达成了一个不约而同的交易,时不凡把这个青史留名的机会让给已经年龄大了的唐俭,而时不凡却获得真正的功劳。虽然也许以后历史记载是唐俭为主,可是自己只要让这里的人都明白是自己的功劳也就行了,这样也就是实际利益。

    唐俭要名,时不凡要利,并且唐俭还欠了时不凡一个大人情,这样双方都是各自都各自获得了各自需要的,所以这样达成一次政治交易算是完成了。虽然双方心照不宣,可是在官场里面混,谁不知道这点默契。所以这样的交易其实还是有的,这样双方各取所需,完全可以很好的合作。唐俭知道自己前途几乎已经没有了,自然不希望和时不凡这个未来前途无量的闹翻。而时不凡也都不希望留下一个欺负老人的名声,这样别的老臣也都会兔死狐悲的。

    毕竟,在官场,也是要“尊老爱幼”的,不尊老的人以后人家在你老了时候也不会尊敬你。可是如果不“爱幼”,那等你退休致仕人走茶凉之后,人家有的是办法收拾你。从古至今,文官不都是这样吗?宁欺老莫欺少,唐俭非常明白这一点,时不凡也都明白这一点,所以双方很快各取所需,算是完成了交易。

    手机用户请浏览m.aiquxs.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