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 奥斯曼使团-《穿越1862》
第(2/3)页
随同阿卜杜勒.默罕默德.加奇赶来中国的还有侍卫官马赫穆德.谢夫凯特和副使艾哈迈德帕夏,帕夏就是将军的意思,这位艾哈迈德帕夏是奥斯曼新军里的将军,他的出使绝对不是仅仅以单纯的军人身份来表达谢意的。他更一步代表的是奥斯曼新军的意思。
奥斯曼人需要坦克,需要大炮。需要潜艇和鱼雷艇。后者就是那位大陆军主义者苏丹,也默认了这一点。潜艇和鱼雷艇的存在能有利的保护着奥斯曼在地中海的利益和安全。这也是奥斯曼陆军所需要的。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奥斯曼军方还是有点能力的。他们没有纠结于门户之见,能从整体上考量!
阿卜杜勒.默罕默德.加奇没有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北京去,他的任务更多是去‘看’,是去观察中国人对新占领土的‘占领’。所以,阿卜杜勒.默罕默德.加奇东向的第一站就落脚在了缅甸仰光港!
中国在整体上已经兼并了这个国家。那些曾经对中国感恩戴德的抗英军领袖们没有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帜重新回到大山中,因为当英国人离去后,当中国还没考虑着吃掉整个缅甸的时候,那些抗英的缅甸英雄们自己先打了起来。而且很激烈。
缅甸人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没办法‘立’出来一个公认的缅甸王,而这些抗英英雄的眼睛中也不存在皿煮政府,于是缅甸的事情就一拖再拖,直到中英苟合了。缅甸也就被中国一口吃下了。中国不可能在放开了孟加拉之后,再接着放开缅甸。这个国家内部也是有着大量的亲英分子的,一场战争根本就清洗不完,刘暹乃至整个内阁都不愿意看到缅甸再度变成内战国家,或是冒着让缅甸变成第二个暹罗。
于是缅甸就成为了中国西南的一个省。那些抗英军的领袖们,都成为了中国勋贵中的一份子。只是爵位低了一些。然后一个个被迁去了北京城。
阿卜杜勒.默罕默德.加奇很清楚缅甸的这段历史,他知道中国人在缅甸的影响力很薄弱,那散布在南洋每一个角落里的华人,在缅甸很少很少,英国人在缅甸的根基都远远比中国深厚。才短短两年的时间,对于一个地方的‘征服’,显得太短暂了。可越是这样的地方,越能够显露中国人的文化和性格,显露中国人的对外策略!
他们是如何对待缅甸,缅甸人的现况如何,一定程度上就照应出了中国对外征服的‘热度’!
奥斯曼帝国现在担忧的不就是中国人的野心么,担心中国也会如英国一样,一点点的蚕食奥斯曼。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很需要对中国人的‘野心’和‘实力’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嘴巴上说的根本不能信,必须亲自走一走看一看。
这点上,与奥斯曼有着同样顾虑的波斯王国,选择了派人经过陆路进入土库曼斯坦,然后横穿中亚,进到中国西北,一路陆行的穿越整个中国,从最西面来到中国的东方国度所在地。
波斯王国认为中国在土库曼,在整个中亚的举动,才能更好地说明中国人对于天方世界的态度和‘野心’。这个比奥斯曼更加腐朽和不堪的王国,似乎完全相信中国的实力可以轻松的自土库曼发兵,灭掉波斯王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