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发展中之中国-《穿越1862》


    第(3/3)页

    新疆和田养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开辟之初,其植桑、养蚕、缫丝等丝绸生产技术均来源于中原。甚至从编织技巧来看,新疆的‘艾德莱斯’很有可能是“丝绸之府”杭州蒲绸的“近亲”。

    而且这两年新疆的粮食产量也连年破表。小麦、玉米为大宗,全疆大多数地区均可以种植,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90%以上。尤其是现今彻底安全了的伊犁谷地。这里气候温和,雨水较多,土地肥沃,更宜谷麦生长,之前就有“新疆粮仓”之称,现在更是新疆粮食的主要产地。

    反正对比1889年的人口大普查来,现在全国的在籍总人口超过了五万万伍仟万人,比之多出了七千万,但人均粮食不降反升,从1889年的人均一年290公斤增长到现在的人均一年320公斤。这可是个值得庆贺的好消息。

    毕竟经济以农为本,农业以粮为重,百姓以食为天。

    在新秦一统天下的初始——1880年,全国统计的人均年平均粮食只有200斤。其中包括的可不只是细粮。

    原因很简单,长期处于刀兵战火之中,人民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环境不安定,粮食自然就不能自给,温饱难以解决。那个时候若非国朝大力从阮朝、暹罗等地进口大米,中国的复苏都要迟缓上两三年。

    那河南省,作为后世闻名的农业重地,国朝成立初期,全省粮食总产仅有一千万石,看起来很多很多是不?你要想一想河南有多少人口。虽说那时候正遭着灾。可到了1880年,灾情彻底消失了,大局也彻底稳定,河南那年全省的粮食产量一跃就蹦到了九千万石。勉强能糊住一省人的嘴了,虽然它还是粮食调入省份。可这也能见到战乱、兵灾对地方经济的危害了。

    刘暹还让农业部组织专家着手做‘杂交水稻’,这个他认知中并不复杂的研究,但他显然是想当然了。好几个年头过去了,农业部根本没能拿出一个说得过去的成果来。

    中国的铁路建设正在向着四万里迈进,最多后年,目标就会被重新树立在五万里的高度上。再有中国的钢铁业这几年中也有了极大发展,去年的产量已经超过了七百万吨,张守炎在当初的自己的施政报告中说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他要把中国的钢铁产量推过八百万吨!这个目标很显然是要实现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