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节 大造声势-《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3/3)页
多尔衮就想不明白了,怎么看杨潮的地盘都被清军包围着。可是为什么他总觉得很被动呢。
南京。
“哈哈,清廷果然疑神疑鬼,洪承畴啊洪承畴,任你诡计多端,但你终归是一个汉人,你在满清眼里不过是异族,而且是一个奴才,没人信任你!”
“以后你洪匹夫若在南方闹事,我就去北京闹事,看你能坚持多少时日!”
杨潮越来越发现。依托内线作战优势明显,现在表面上看自己四周都是清军,北方是八旗,江西是汉军,福建是绿营,但是自己的地盘紧密联系,中间还有运河相通,反而比包围自己的清军调动更加灵活。
所谓包围与反包围,这种事情都是相对的,军事问题必须辩证的去看。关键看谁主动,同样的态势,一方主动可以说是两面夹攻,另一方主动反而可以说分割敌军。现在清军兵力不足。反而强行包围杨潮,于是处处尽显被动。
但是这包围还是要打破的,毕竟多面作战总是不利,历史上的腓烈特大帝依托普鲁士内线作战,积极调动兵力,先后打败奥地利、法国和沙俄。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但其实也不过是逼不得已。
所以如果有,杨潮依然要破洪承畴,只是太大就不划算了。
“只是,让谢飞和吕末两人对付洪承畴这个老狐狸,怕是要吃亏啊。”
杨潮有些担心自己的手下,说起来,这些人也算战斗经验丰富了,可是只是战斗经验,说起来一个个战术素养已经足够,但是作为总兵级的指挥官就显得不够了,他们的总体指挥能力甚至达不到战役级别,而洪承畴显然是战略级的对手。
这也是杨潮一个劣势,毕竟起兵太晚,包括自己在内,都没有带兵十年以上的经验,却一个个都要统兵数万,确实是赶鸭子上架。
反观清军,打过十年,甚至二十年仗的老家伙比比皆是,还有洪承畴这种不但战阵经验丰富,又熟读兵书,历史上的战争经验了然于胸,各种谋略层出不穷,就是自己应付起来,都有些吃力,更何况从来没有从大战略方面了解过战争的那些总兵了。
“所以洪承畴的对手只能是我啊。”
杨潮不由叹道,这些手下都习惯了在杨潮手下作战,单独领兵的时间太远,而杨潮以前总领全军,积累的经验依然比不上洪承畴,更何况这些手下。
“等此战之后,必须改组军事结构了,倒是有几个合适的人选。”
杨潮心中暗道,打算用组织的智慧,来弥补个人经验的不足。
之后一个月时间,虽然北京清廷议论声很大,可是洪承畴就是窝在九江不动。
杨潮虚张声势的计策似乎失效了。
“那就真打!命令赵康等部派兵五万,攻打北直隶(河北),沿途摧毁八旗贵族庄园,释放包衣农奴!我倒要看看,动了这些旗人的财产,洪承畴还坐不坐得住!”
杨潮见没有调动洪承畴,立刻下达新的命令。
“让王璞送十万北京逃奴回来,这些人都是好兵啊!”(未完待续。)
printchaptererror();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