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节 大局为重-《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1/3)页

    杨潮并没有立刻接旨,他还在评估事态发展。

    之前整个天下都知道朱慈炯在杨潮手里,现在天下人也知道了朱慈焕在郑氏手里。

    之前一段时间,朱慈焕等皇子没有,大家都以为跟皇帝一起被俘了,大家其实寄希望于朱慈炯能够监国的,可是朱慈炯一直不同意,天下人却以为是杨潮不同意,甚至出现了怀疑杨潮有阴谋的声音。

    但是也有人知道不是杨潮不同意,而是朱慈炯本人不同意,死活不肯配合。

    比如南京的文臣们,王铎和钱谦益几乎天天登门劝说朱慈炯,但是朱慈炯死活不接受,大叹自己没有治国之才,表示天下应该给有德者居之,甚至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杨潮想逼迫他禅让。

    于是不明所以的文臣们立刻改头换面,开始倾向于福建的悼灵王朱慈焕。

    郑氏的信使带着朱慈焕的诏书南到广东、广西,北到浙江、南直隶,许多文人竟然开始接受,并且响应朱慈焕的召唤,一个个正赶往福建,打算入朝做官。

    而江西事态出现的变化,则是清军的行为。

    被杨潮从南京打退后,阿济格因为没有船,竟然一路退到了九江,最后从九江过江,带着朱慈烺回到了北京。

    此前九江一直在左良玉儿子左梦庚手里,李自成大军打到九江四十里处的时候,兵微将寡的左梦庚不敢抵抗,带着为数不多的战船逃到了长江上,不过李自成始终没有打九江,就在四十里外,李自成大军被清军偷袭击溃。

    清军一到九江,左梦庚带着九江投降了清军,阿济格撤退回去的时候,将左梦庚带到北京,说是要让他朝见顺治皇帝。

    可是左梦庚部叛将金声桓却没有跟着去,而是带着被杨潮打残后。左良玉剩下的残兵,带着盖有大清皇帝玉玺的国书和明朝朱慈烺皇帝的诏书,从九江招降江西明军。

    本来阿济格是想带金声桓一起回北京的,但是金声桓请战。说是他愿意带本部三千人,南下江西为大清攻取整个江西。

    金声桓的考虑是不想放弃手下兵马,他不希望放弃军权,所以不愿意跟着小主子左梦庚去北京。

    打算阿济格权衡之下也同意了,他手下的八旗兵是要回去北京休整的。但是不能不留下后路,不能白白放弃打下的九江等地,否则又会被政敌攻讦了,留下金声桓正好,如果自己一走,金声桓就被杨潮大败,丢掉了九江,那说明这些降兵战斗力不行,杀了金声桓泄愤就是,如果金声桓有种。守住了九江,并且攻取了江西,那就完全是他阿济格指挥有方了,不用八旗一兵一卒,白的一个江西。

    为此阿济格可以放弃控制金声桓,收编左良玉剩下那万把人的目的,给金声桓留下盖着玉玺的空白国书,还让朱慈烺写下大量的招降诏书。

    结果金声桓带领本部三千兵马,会同王体中五千人马,八千人沿着潘阳湖南下。

    金声桓派人持国书和诏书前往南昌。声称满洲大兵马步二十余万旦夕将至,只有迅速归降才可免遭屠城。江西巡抚邝昭吓得面色如土,解印而逃;其他官员和部分绅士一哄而散,省城南昌转瞬之间陷入无政府状态。最后士民推出的一些代表在城外迎接金声桓。

    整个南昌府和附近州县。兵不血刃归于金声桓,他趁势买马收服明军,很快就有了三万大军,王体中则扩张到了五万人马,两路大军一面派人去想清廷报捷请功,一面继续南下攻取城池。

    金、王二部八万大军。很快攻克永宁王朱慈炎所据的抚州,接着收取吉安,并将逃往该地的明巡抚邝昭押送武昌,接着又占领广昌等府。然后进攻袁州,击败明将黄朝宣部五千余人,占领袁州。不到一月,江西十三个府除赣州、南安外都被金声桓控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