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节 大局为重-《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杨潮对此也只有徒呼奈何,自己在南京城下大败阿济格,击破清军上万条水军战船,而且为了鼓舞士气,早就派人通知了江西。

    可是如此大胜,却比不上一个皇帝被擒,朱慈烺被擒获的消息顷刻间就瓦解了江西军民的士气,金声桓手持诏书就能一一招降,除了抚州、和袁州外,其他地方几乎都不战而降。

    “伯爷,请以啊,国不可一日无君。若天下早早安定,金贼不过跳梁小丑,安能一封诏书就收取江西版图啊!”

    郑鸿逵一副为国为民嘴脸。

    杨潮不由冷笑:“本爵现在改成郑侯爷了吧。”

    郑氏推举朱慈焕监国,朱慈焕自然大封功臣,加封郑芝龙为平虏侯,郑鸿逵为定虏侯、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郑氏一家满门公侯。

    郑鸿逵叹道:“杨伯爷说笑了,若是伯爷愿尊悼灵王监国,在下保举伯爷公侯之位。”

    杨潮冷笑:“区区公侯之位,本爵不稀罕。你们郑家好大的胆子,先皇嫡亲尚在,竟敢妄立监国,是要谋逆吗!”

    崇祯皇帝的嫡子,弘光皇帝的亲弟朱慈炯还在南京,郑氏迫不及待的推朱慈焕监国,这跟当年马士英推福王监国如出一辙,如果杨潮再像上次一样,发兵福建,就该郑氏头痛了,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就派郑鸿逵亲自带着朱慈焕的监国诏书,要劝说杨潮,杨潮不同意,朱慈焕这个监国无论如何是坐不稳的,杨潮如果同意了,他们就打算去掉这个监国直接登基了。

    现在很多文官其实都在观望,比如南京城中的钱谦益等人,就一直没有明确响应郑氏,显然他们可不想像马士英那样,福王刚刚监国,杨潮大兵就杀到了。

    相比郑芝龙这个海贼,文官更看好杨潮,即因为杨潮手里的定王朱慈炯伦序更有资格,更因为杨潮的实力更强大,清军一次又一次败于杨潮手中,现在已经没人怀疑杨潮天下无敌的军威了。

    “杨伯爷谬矣,悼灵王监国,实乃大局为重。天下汹汹,百姓思安,悼灵王以祖宗为重,这才勉为其难出任监国。若伯爷能体谅时艰,尊奉悼灵王,则天下之福,百姓之福,岂非功德无量。”

    郑鸿逵继续劝说。

    杨潮哼道:“本爵不信佛,功德不功德,本爵不在乎。本爵只重利,想让本爵同意,那要看你们郑家出什么价钱了。”

    杨潮索性挑开了,让郑家出血了事。

    今时不同往日,上次福王监国,杨潮还能带大军威逼四镇,因为当时北京沦陷,清军和大顺军正在角逐,短期不可能南下江南,杨潮有时间跟四镇来一场大战。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杨潮如果调集重兵南下,跟郑氏决战的话,江淮地区势必要让给清军了,一旦失去江淮,在想夺回来,不付出成倍的是不可能的,而且江北沦陷,南京就成了前线,清军兵锋将直面江南腹地。

    所以杨潮已经没有机会南下争权了,但是郑氏不敢冒这个险,万一杨潮不顾大局,宁可放弃江淮,也要跟他们争一争,郑氏掂量自己手里的力量,还真的不是对手。

    以明朝人的思路来看,放弃一片地盘,能把皇帝抢到手里,显然是十分划算的,后来不是没有发生过南明政权内战的例子。

    所以郑氏的打算是,让杨潮以大局为重,希望说服杨潮支持他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