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争河桥慷慨多悲歌(一)-《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第(3/3)页

    宇文泰心头有个影子一闪。与此同时便看到城墙下面、城外的东魏军对着城门处的队列分开,一个骑白马的将军从队列中缓缓纵马上前。这人眼熟,宇文泰仔细辨认。

    “陈元康?”赵贵脱口而出。

    正是陈元康,宇文泰也认出来了。

    接着陈元康的坐骑后面又是一个骑黑马、穿银甲、戴兜鍪的年轻将军也同样缓慢地纵马上来。银甲将军又纵马走近些,抬头仰面上城墙上眺望过来。这样一来,他的一张脸就清清楚楚地出现在宇文泰面前了。

    经过了一夜的波折,西魏军从洛阳城外的瀍河边移至金墉城,事务繁多而混乱了一夜。见东魏军来袭又匆匆关闭城门坚守,这时已经是天色蒙蒙转亮。下了一夜的大雪这个时候终于停了,这位东魏大将军的坐骑是一匹毛色油黑而无杂色的良马,四周雪野中格外引人注目。而更引人注目的就是马上的这位面目美丽得让人惊讶的将军。

    高澄!就是东魏的大将军、大都督高澄!

    宇文泰当然立刻就认出了高澄。一切都不难解释了。是高澄早就预料到了他要何去何从,所以特别亲率大军在此等候。之前要围攻洛阳城的假消息也是高澄放出来的,就是为了引诱西魏军到金墉城来,以免跑了皇帝元宝炬和丞相宇文泰。当把他们围困在金墉城中,高澄再像擒获他们就像是探囊取物一般。

    之前宇文泰真的没想到,竟然又会是高澄亲自统兵而来,把他结结实实地围在了金墉城中。他能算准东魏军席卷而来,中间和他的原定计划有个时间差,所以才导致天子被围金墉,这在宇文泰心里倒也不是完全出乎意料的事。

    但是宇文泰绝对没有想到的是高澄早就算准了他行事,而早早就在金墉城外设好了伏兵,又这么恰巧地在时间上找到了里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机会,把他和皇帝元宝炬一同围困在了金墉城中。这是断其后路的一招,一旦城破,西魏天子、大丞相被俘,西魏军必定如潮而退,西魏也就危局难去了,败亡是早晚的事。

    “大将军别来无恙?”宇文泰在城头向高澄大声笑道。放眼望去高澄身后的东魏军一眼看不到头,看来三十万绝不是诈称。

    “没想到在金墉城又和丞相相逢。”高澄也笑道,他仰视着城头,心里知道此时不只是城头的西魏丞相宇文泰,连西魏皇帝元宝炬也在金墉城中。“久不相见,澄甚是想念丞相,丞相可有胆量出城与我相聚片刻?”

    宇文泰是心机深沉的人,立刻就听出来高澄是有意相激,坦然笑道,“大将军说话何必如此拘紧?你我本是兄弟,自然该出城一见。就是大将军不提议,黑獭也有此意。”说着便作势要走,向城头下叮嘱道,“请大将军稍候片刻,黑獭即刻便出城。”

    “澄必在此恭候丞相。”高澄笑道。然后亲眼看着宇文泰的身影在城头消失不见了。

    原本惶恐的西魏军见丞相如此镇定,与东魏大将军高澄谈笑自若,也就都定下心来。有些军士跟着宇文泰经历过小关、沙苑两次与东魏的交战,也认得出高澄,再想起从前丞相次次打得这位大将军大败,顿时便有信心。士气稍有振作。

    陈元康眼见得宇文泰在城头消失,慢慢驱马上前,向高澄低语道,“大将军与宇文黑獭见面时,臣可引伏兵在侧,伺机将其擒获。如此西寇必乱,再攻下金墉城易如反掌,擒了元宝炬西寇便一举可灭。”

    “长猷兄,”高澄眼睛紧盯着金墉城的城门,只略侧了侧头,向陈元康低语道,“宇文黑獭可做窃国者,我正为此才不与他相同。金墉城并无险可守,又何必以此小人行径为人日后诟病?待我今日与他相见,就算是言明明日攻城,难道宇文黑獭一夜之间就能增兵添将将此城守住?我要让天下人都看着我如何光明正大攻下金墉城,擒获这窃国之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