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迷蒙七月天-《红楼重生之代玉》


    第(1/3)页

    话说从前,京城有个名角儿到锦城来打擂台,选的也是这一出《勘玉钏》,唱的也是玉姐儿,点名叫蝶笑花赏脸坐席,蝶笑花还真去了,看玉姐儿一出场,自报了家名,笑一笑,起身就走。这羞辱非同小可,京城名角顿时不唱了,停下鼓点,非叫蝶笑花说出个道理来。蝶笑花不言不语,翘起玉指,肩膀不动,以肘带腕,画了个漂亮的圈,折回来点了点自己的心口,京城名角品出味来,顿时面如死灰。

    原来玉姐自报家名时,规矩要朝自己点一点。爽朗顽皮女孩儿家,点的时候,双手抬起,往正胸口点,这倒没什么,但总是未出嫁女孩子,点的时候绝不好意思碰着自己的**,就是接近的一圈,都不好意思的,手臂不由自主的一紧,手掌就总是往上抬些,要点在在心口略上方、锁骨之下。那京城名角顾念着表达小家子女孩的羞涩,想当然耳,手往下垂些,点在小腹偏上、胸口偏下那一点儿,**之间靠下方,从没人挑过他这毛病,但同蝶笑花一比。蝶笑花是个大方可爱、不失黄花身段的俏闺女,那京城名角却似个生过孩子的小家媳妇。

    登时那京城名角就羞跑了,埋起头来又学了三年,才敢再露脸,却再不来锦城了。从此天下说小花旦,必提蝶笑花。

    锣鼓已响,台上是《珠帘寨》的“求情发兵”一折,二皇娘当家话事、大摆威风,台下观众有一半心不在焉。

    给蝶笑花暖场,就是这种待遇。观众能有一半心思在台上,就已经是暖场角儿功力深厚。

    今儿扮二皇娘的角儿很能沉得住气。面对满场游移的眼神、交头接耳的嘁喳,他只当是历练。

    不可能所有演员一辈子都在主场享受友好气氛,总有时,像在唱独角戏,你的声音明明传到了人家的耳边,却比风声更空洞。还有时候。你的一切努力遭来的是白眼、讨好换得的是嘲笑。只有这样还坚持演下去,把原来设计的剧本走到最完美的程度。这才是敬业的演员。扮演二皇娘的演员是抱着这样的心情才兢兢业业在台上唱下去的,才不是为了蝶班给的超慷慨的劳务费!

    忽听一声“来了!”

    谁来了?还能有谁来了?

    顿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万朵花儿——不对。笑成花儿一样的脸蛋,呼啦啦往外头去了!

    如果说出去就能跟蝶笑花说上话,抢头名的话还能赠送进一步亲密接触的机会,那跑成这样也可以理解。但那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好吗!

    正式出演前,蝶笑花不与任何人寒暄。连唐太守跟谢二老爷都带头迁就他这个怪癖。别人还有什么好说的?如果说这个规矩刚建立时还有点太作,尤其参考梨园优伶普遍没地位的背景……但既建立起来了,渐渐的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像煮馄饨要加一点碎虾米碎紫菜、书担要用小僮子而不能用壮汉来挑一样,谁如果违反了,会被大家用白眼骇然瞪视的!

    尤其是蝶老板演出前,谁如果逼上去打扰他……这不是一碗馄饨、一副书担所能比拟的!这根本已经是松下喝道、花间晒裩!犯下这般杀风景罪过的,以后不要号称文化人,在文化圈子里混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