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見蘇青鸞搖搖頭,蘇玄鶴先沉不住氣了,咽下一口鮮香的魚湯問道:"阿姐,這魚湯這么好喝,魚又在河里多的是,怎么不拿去賣呢?" 蘇廣福夫婦雖然沒有像兒子一樣耐不住性子,但是看向蘇青鸞的眼神也是充滿了詢問之意。 此時的蘇廣福夫婦并沒有覺察到,蘇青鸞雖然才穿越來到這里不滿一個月,但因為無論說什么都能做成功,讓她在這個家里已經漸漸有了些話語權。 所以當蘇青鸞提出什么意見,就算蘇廣福夫婦有什么不理解的,也都是先看看蘇青鸞怎么說,就比如現在這般。 因為在他們看來,今日這魚湯的確美味非常,而且主要原料的魚和野果子都是不要本錢的食材,有什么比這更加劃算呢? 蘇青鸞也知道蘇廣福和楊氏的想法,解釋道:“雖然魚湯的食材不需成本,但魚湯是熟食,熬煮需要燒柴燒炭,我們若用燉魚湯出攤,就要購入碳柴或者自己去砍柴,再加上魚肉要鮮活,勢必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銀錢。” 楊氏點點頭:“柴火的價錢倒是不曾計算。” “還有一點,”蘇青鸞看看快要落山的夕陽,“現在是夏日,莫說正午,便是這傍晚時分也是悶熱難當。這么熱的天,愿意喝熱魚湯的就少之又少。” “可是我喝了魚湯會出汗,很涼快呀~”蘇雪雁抹了一把額角的汗珠笑道。 “那是因為我們坐在這里通風,”蘇青鸞指著大大敞開的屋門,“而若是百日外出的,多是趕路的商旅行人,怕是沒什么歇息的閑情逸致。” 不能休息,自然就談不上什么發汗。 “更何況,魚湯燙口,要吃勢必少不了桌椅飯勺,既多占地方,又增加成本。” “大丫既然這么說,肯定是有成算了。”蘇廣福的語氣肯定。 蘇青鸞的杏眼笑成了兩彎月牙:“知我者阿爹也。” “那大丫打算做什么?” “做卷餅。” 兩日之后,正逢本月初五。花溪村出去不過六七里,就是距離最近的小鎮,樂豐鎮。 鎮子雖然不算很大,但地處交通要道的必經之路,所以來往商旅行人很多。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