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年輕氣盛(下)-《逍遙小儒仙》
第(3/3)页
“方才還說上一首詩過于直白淺顯,這首詩卻又隱晦太過,一般人誰看得出來?”
“井底點燈,便是深燭,隱喻‘深囑’之意。”
“長行本是一種博戲,此處又意為遠行;莫圍棋又與‘勿違歸期’雙關。”
“這是要讓郎君遠行一定不要忘了歸期……”
徐年再次提筆做了標注,而后鄭重地看向最后兩句。
這兩句,最是精粹,每讀一次,都有種凄婉纏綿之感。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玲瓏骰子是長行博戲所用之物,又一次提醒夫君‘長行莫圍棋’。”
“‘入骨相思知不知’纏綿之意,沁骨銷魂……”
“這個李長安,哪來的百轉柔腸?竟將女子的難離難舍寫的如此……摧人心腸。”
真要說這首詩立意有多高,手法有多絕妙,徐年第一個不服。
可單論是否與《囈語》契合,徐年第一個服氣。
若是把第一首和第二首的位置換一下,簡直與《囈語》的故事一模一樣。
甚至徐年心中隱隱覺得,最后兩句“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比整本《囈語》都要強。
這已經不是用詩文配合話本了。
更像是整本《囈語》只為了襯托這兩首詩。
尤其是……
徐年目光掃過最后兩句,依然忍不住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良久,徐年揉了揉額頭,輕笑著搖搖頭,
“這個李長安……”
“年輕氣盛的讓人沒脾氣啊。”
還說要找他談一談,稍微敲打一二,要學會腳踏實地。
現在倒好,拿什么談?
夸他字寫得好?
還是夸他詩寫的好?
可話都已經說出去了……
徐年突然覺得頭疼的厲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