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水至清则无鱼”-《太平公主》


    第(1/3)页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十八章    “水至清则无鱼”

    她争强好斗,心思全花在争权夺位上,竟把已长大成人的女儿忘记在后院。当她想起来时,已经步她的后尘走了好远。她只有叹道:女大不当留。

    中宗皇上慢慢嚼出点当皇帝的滋味来了,怪不得母后武则天冒再大风险都不顾,一定要争这个皇位哩,原来有这么多好处。想到什么有什么,没有想到的有人替你想。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喷嚏,都有人猜测、揣摩、估计,总让你心满意足。“皇上放个屁,臣下跑断气”,此话真是不假。

    却说中宗正在品咂当皇帝的滋味,想想还有什么该玩该尝的还没玩到尝到时,打扮得花枝招展,浑身珠光宝气的爱女安乐公主像只花蝴蝶似地飞了进来。女儿从小宠惯了,进屋也不请安,直到走近他的御座前,才扭扭身子嗲声嗲气地说:“父皇,你翻翻那皇历看看,还差几天就过年了?”

    中宗翻了翻说:“还有一个半月。裹儿,你又想办什么事了?”

    安乐公主是在中宗被贬去荆州的路上生的,狼狈至极,生下地时连一块干净布都没有,中宗便把他系在腰上的裹袋解下来把她装了。从此她便有了“裹儿”这个小名。

    “今年过年父皇准备怎么过?”安乐公主问。

    “什么怎么过?”中宗问。

    刚与御医马秦客在后宫亲热了一阵的韦氏皇后走来,问道:“你们爷俩在说什么事,这么起劲?”

    安乐公主见母后来了,忙拉她坐下,依偎着她说:“母后您看,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我问父皇今年年怎么过,他心里还没有一点数。”

    韦后听了手一拍说:“裹儿这话可问到我心上了,这年,年年都这么过,放烟火,闹花灯,踩高跷……老一套,都看烦了。”

    “原来是指的这个。”中宗终于明白过来,他本性贪玩,一拍即合,“我也是这个意思,过年嘛,就要年年不一样才有味道。”

    “父皇的话正是我要说的,这年要花样翻新地过,老是那些节目,看了腻人。”

    “那你们说,有什么新花样,只管讲出来朕叫他们去办。”

    “我说这样,父皇、母后、我,我们三个人每人想一个节目,要新奇,要大家看了都觉得好笑。”安乐公主说着,故意放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样子说:“先不宣布,等过年那天群臣朝拜时宣布,叫大家吃一惊。”

    “嗯,这个点子好。”中宗连连点头。

    “妈……”安乐公主见母亲愣在那里不说话,又摇又喊。

    韦后正在回味刚才那事,对女儿的话竟一句也没听清。一摇一喊,她才回过神来,说道:“你再说说,我还没听清。”

    安乐公主又说了一遍。

    韦后这下听清了,说道:“还是裹儿鬼点子多,好,就这么办。不过说清楚了,要奇,以前从来没有玩过的。还有,不准讲出去,各自准备自己的,人家出的点子不算。”

    “好,一言为定。”

    中宗果断地挥了挥手,最后拍板。

    中宗、韦后等如何准备过年的节目,按下不表。

    且说李石山采用散帖子的办法,向朝廷透露太平公主助太子重俊谋反,使他的政变失败。虽然杀了武三思,但太子重俊,将军李多祚、李思冲、李承况等一批唐室忠良被杀,连元老大臣魏元忠也被牵连进去,贬出京城。这都是李石山所未想到的。

    今天,他跪在金峭师父面前请罪。

    “也算是给李唐王室一个报应。”金峭端坐在蒲团上,口气缓慢地说:“从太宗皇上杀弟娶弟媳起,就种下孽根。高宗更甚,私通太宗才人武氏,又与武氏之姊韩国夫人母女皆有染;武氏与其女太平公主争宠张昌宗、张易之;太平公主与韦氏姑嫂争武三思、崔湜;韦氏又与其女安乐公主争风崔湜、武延秀……简直是一团乱麻。性被情迷,情为色污。这是唐室一大不幸,也是天下之一大不幸。”

    说到此处,金峭连连叹息,接着又说:“然而,没有想到,太子重俊竟与其姑太平公主私通,更是天理难容!如不是你看见,实难令人相信。只是,此事细究起来,其中也定有曲折。想那太平,**无度,权欲薰心,见重俊年轻英俊,又是太子,未来的皇上,既恋他的色,又贪他的权;而重俊太子,要想有所作为,非太平不可。故情与权互为表里,相互促成,实在也是历代权势政治倾轧争斗中惯用的伎俩,不足为奇。重俊太子之死实在可叹,李多祚等忠臣被杀,实在可惜……”

    听了师父一番话后,李石山说:“弟子自觉尚不愚蠢,怎么这些就看不透,只想到姑侄乱伦,理应当诛,却未想到这中间还有这么多事理尚待探明……只是觉得这世道人欲横流,情海泛滥,实在难测。弟子感到无所适从……”

    金峭纠正说:“此言差矣!世事尽管纷繁,错综交杂似无头绪,然应以大道为先;人间万象,千奇百怪,无从把握,则应以民生为本。江山社稷,乃国民之本也,只要循大道,顾根本,也就不错了。”

    李石山点头说:“听师父点拨,弟子稍稍明白了些。下一步该如何进行,尚请师父明示。”

    “太子重俊失败后,韦氏更为猖狂,此等妖后,应速除之,勿使她成为武氏第二。汝再次下山,先除韦氏。我这里有书信一封,把它交给皇宫御医马秦客,遇事与他商议,可保成功。”

    “谨遵师命,弟子就此下山。”李石山说罢欲走。

    “慢着。你的面目该还原了,不然,太平公主把你认出来那就麻烦了。”金峭说毕,叫他靠近些,随手在他脸上抹了几把,皱纹长出,胡须零乱,模样一如从前。

    转眼到了新年,中宗、韦后、太平公主、相王以及诸王、文武大臣、驸马学士等,聚集在御花园临时搭的彩棚里,祭天地祖宗神仙,拜当朝皇帝皇后等礼仪完毕后,宫闱令宣布游乐开始。

    在这之前,宫内宫外传说今年过年不同往年,但内幕不详,因此上上下下都巴望着看稀奇。

    “恭请应天神龙皇帝陛下宣示第一个节目。”官闱令放大喉咙喊道。

    中宗想了一个多月,直到现在,也没想出什么过年的新花样。又要新奇,又要喜庆,实在很费脑筋。宫闱令点到他的名,他有些茫然失措,张目四望,突然与御史大夫窦从一打个照面。他想起来了,他不是才死了老婆吗。中年丧妻,是人生一大悲事,让我给他做做好事。便叫道:“窦从一过来。”

    窦从一上前几步,向皇上跪下说:“臣窦从一拜见皇上,陛下万岁!万万岁!”

    中宗笑道:“朕知道你中年丧妻,甚为苦恼。今天,朕给你当个媒人,赐你一个佳妻。就趁今天这个好日子,又宾朋满座,拜了天地,你以为如何?”

    听说皇上赐佳妻,窦从一乐得心花怒放,连忙匐伏在地,三跪九叩,再次拜谢。

    众大臣见了,很是羡慕。

    中宗立刻唤过贴身太监,附耳如此这般交待一番,那太监领命而去。

    不到半个时辰,只听一阵喜乐从后面传了过来,一群宫女,提着宫灯,拥出一位盖着红盖头的新娘,缓缓走进彩棚。

    但听宫闱令唱道:“御史大夫窦从一蒙圣上恩赐佳人,今日双双拜堂:一拜天地,二拜皇上皇后,夫妻交拜。请皇上向新郎新娘谕示。”

    中宗一本正经地说:“今日朕做主,为窦从一娶妻,恰逢年末岁初,望你们夫妇和美,白头偕老,早生贵子。”

    窦从一及新人双双再次跪谢皇上。

    中宗说:“不光谢朕,今日满朝文武皆在,也要谢他们光临你们的婚礼。”

    于是窦从一与新人又四方拜谢,大臣们纷纷回礼,祝贺窦大人喜得佳妻,祝新婚夫妻永结同心。

    接着,夫妻喝交杯酒。饮罢,由新郎挑盖头。

    窦从一喜孜孜地拿着根红筷子走近新人。他想,今早上朝时,庭院树上一只喜鹊向他不停地叫,原来是这等好事。出门时我一个,回家时就是一双。宫内佳丽三千,皇上赏赐的一定是位美貌无比的宫女……想着想着,筷子一挑,那红绸盖头下的美人就将出现在眼前。可是,不看则已,看罢,他几乎晕了过去。眼前竟是一个六七十岁的皱巴巴的老太婆。

    这时中宗、韦氏、安乐公主等笑得前仰后合,相王、太平公主及众大臣见了,先是一阵惊异,接着一片哗然,而后是满堂哄然大笑。

    只有窦从一,哭丧着脸,满肚皮委屈无处诉。不过当听说他的这个老太婆竟是皇后娘娘韦氏的奶妈、皇上又特封她为莒国夫人时,他立刻转悲为喜。能找到这么一个靠山,今后定然仕途发达,官运亨通。也是皇恩浩荡,对他特别关照了。从此,窦从一因与顺天翊圣皇后沾亲带故,自视高人一等,众亲朋也对他另眼相看,恭维备至。这时,他才觉得这老妻娶得实在划算。

    当官闱令宣布皇上的第一个节目结束时,群臣拍手欢呼,都说皇上不愧为英明之主,就是出个玩乐的点子也都新奇别致,不仅逗得大家高兴,而且成全了一对新人,旷夫怨女也有了归宿。

    宫闱令宣布第二个节目由顺天翊圣皇后亲自设计安排,满朝文武悉听调度。

    只听韦氏叫一声:“上场。”

    但见无数宫女,打扮成村姑村妇小商小贩模样,挑担推车,背筐提兜,拥向花园的道路走廊两边,把带来的东西摆在地上,有米面杂粮、菜蔬水果、布匹绸缎、日用百货、针头线脑,样样齐备,俨然一个集市。

    摆布停当后,韦氏宣布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