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内需的发展是一条道路,但是纯靠内需,是支撑不了北平六年的时间就如此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明内部肯定不会进入这种模式的,那么只能对外。 “直白的说,就是抢掠,和传统的不同,抢掠的主要是资源,而不是纯粹的金银珠宝这些东西。” 陈诚呆呆的看着舆图。 他的内心一片空白,完全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突然间。 从身旁的小王爷身上,陈诚感受到了一股寒意,内心竟然感到了恐惧。 这条道路以往走不了。 因为生产力不足。 但是陈诚突然间发现,小王爷说的是有可能的,唯一的顾虑就是铁道。 只有依托铁道,才能让其余方面跟上如此扩张的脚步。 “难怪小王爷如此看重在亦力把里修建的铁道。”得知朱高炽的计划,陈诚才有了明悟。 棉花贸易的利润,比起修建铁道的建造价格无法相提并论。 但是社会资源分配模式不是这么简单的对比的。 在修建铁道的过程中,就是大大生产土地资源的结果,同样是生产力的大提升,增加了社会生产总量,让人们平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 而扩张的过程,可以形容为支点。 虽然盈利方面不足以开支,但还离不开这个支点,有了这个支点,才能良性的维持资源分配模式的发展。 “修建这条铁道需要很久的时间,所以我需要在南方进行改革,把多余的农业人口从土地上“驱逐”出来。” 朱高炽用了驱逐这个词。 “只有获得了充足的人力,才能“逼迫”他们去我们要让他们去的地方。” “虽然对他们的结果是好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人无法理解,甚至发生对抗。” “这会需要很多人。” 陈诚苦涩的说道。 不是移民一二十万,甚至不是百万,更有可能几百万,上千万,这只有在北宋灭亡时,才发生过的史无前例的大迁移。 “这同样也是创造了新市场不是么。”朱高炽笑道。 看着小王爷的笑容,陈诚有些笑不出来。 他实在不知道如何形容小王爷的计划,更无法看出好还是坏。 朱高炽需要陈诚去西域行省。 只有向陈诚这种懂得因势利导的人才,才能让自己的计划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过了几日。 陈诚带着沙迷查干和脱脱二人离开了北平。 两人在车厢上,对远离的北平城依依不舍,而陈诚默默的打量二人。 未来当地的前途何去何从。 两人的态度决定了一切。 是消亡还是彻底加入大明,成为大明向帖木儿扩张的力量。 两名年轻人还不知道他们身上的担子有多么重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