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见大哥神色,朱高燧纳闷的问道:“那下面自发的举动,大哥真不管?” “只要在统一宗旨的框架内,我们要允许下面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形成活力,更不会做出极蠢的事情来。” 朱高炽说道。 事情要管起来,但是具体的事务过程,则不应该过多的控制。 否则不但会形成阻碍,甚至会发生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让老百姓觉得蠢到极点,完全无法理解。 能做出目标中伤害别人的结果没有达成,却先把自己百姓伤成一片的荒诞法令。 军工联合办要打,军工企业也要打,如今连棉花商人也改变了态度。 无论民心军心都想打。 已经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朱高炽为什么要反对呢。 只是因为他有更远大的目标。 如何把不利的事情变成有利的事情呢,朱高炽找来了陈诚。 “大明的人口太多了。” 朱高炽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陈诚不知所以,莫名其妙的看着朱高炽,朝廷可是把人口增长算入政绩考核项目里面的。 “人多了,就没有危机感。” 朱高炽笑着说道。 占据最好的地区繁衍人口,在大一统的名义下,而其余地区充满了部族形势,人口万倍十万倍于对方。 所以人们太安逸了。 安逸到了死到临头都不知悔改,因为已经被安逸遮盖了一切。 相反。 因为生活环境恶劣,与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对抗,所以那些地区的人们更加的团结。 这些都是历史证明的东西,包括汉人也是如此。 在闽地这些古代称为烟瘴之地的大开发中,与自然和野兽毒虫作斗争,南下的百姓们非常的团结。 但是随着闽地这些地方也被开发了出来,原本团结的宗族也开始了内斗。 总之。 太安逸了。 相比较别人的团结,看起来倒像一滩散沙,被人笑话和嘲笑而不自知。 人多是力量。 但是人多却不团结,则发挥不出该有的力量。 “还有生存空间的问题。”朱高炽向陈诚讲述自己的理念。 “大片井制度会坚定不移的在全大明施行下去,除了让人保持与大自然相处的环境,知道兽性的存在,还有就是获得更高的人均资源,真正的让工业化得到大发展。” “那么我们需要更多的土地,北方的土地越往北越贫瘠,往西也是如此,降雨量是大大降低的。” “那就只能往南,最好的就是帖木儿现在所占的地区,那里有广阔的平原,麻木的人群,都是我们可以轻而易举打败的问题。” 朱高炽指着舆图。 陈诚一脸的呆容。 “铁道从嘉峪关到哈密,从哈密到亦力把里,当两地的铁道修通后,还会继续修下去。” “沿着帖木儿南下的足迹,他是怎么去的,我们就沿着他的路线修建铁道,一直修到尽头。” 工业海。 朱高炽的工业海就是沿着铁道的修建,一路的平推下去。 谁挡在前面,就灭光了谁。 工业霸路。 只要如此的扩张下去,朱高炽的大基建工程就能获得维持,带动出无限的市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