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切都得慢慢来-《狗官》


    第(3/3)页

    “对啊!”和珅听后恍然大悟,也拍手笑道:“听说南洋华人都会说些英语?如果这样的话更好。  送去西洋用不了多久就能派上大用。  ”

    “是!”辜鸿铭笑着答道:“君实兄,你别忘记,南洋华人一直心寄故国,更以能衣锦回乡为荣。  只要到时候给他们在天朝一官半职,我担保这些人肯定尽心办事……。  ”

    和珅听了连连点头,辜鸿铭的这主意地确是最好地办法,不仅解决了出洋人选,更因为是在南洋招募,完全可以避开朝中之人的目光暗中进行。

    而且,南洋华人虽然远离故国多年,但毕竟与中华大地是同宗血脉,就像辜鸿铭一般怀着一颗对祖国地赤子之心。  这些人完全可以为自己所用,成为以后自己在制造局地班底。

    没想到最难解决的问题这么容易就有了办法,和珅心情大为舒畅。  既然这建议是辜鸿铭提出的,而且他本就是南洋人,这选人出洋的是当仁不让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接下来地日子里,辜鸿铭是比任何人都忙,一方面要准备着去南洋选人的事,另一方面还要继续采购的谈判事宜。

    好不容易等第一批母机合同签完后,他急急地就搭上英国人的军舰,赶去南洋了。

    机械采购最后选定地是美国货,倒不是美国的东西最好,而是那些英国人实在太过傲慢,辜鸿铭哪里受得了这种气,一怒之下就把订单给了一直与商行关系不错的美国商人,也算是卖了顾盛一个面子。

    机械从美国运来还要好些日子,而厂房的建造也没结束,至于普通工人的招募等等当然都没开始。

    不过这一切都在一步步的进行之中,瞧着制造局在上海一点点建起来,和珅的心里是异常高兴。

    回上海后,和珅没几天就以督办团练大臣的名义把王有龄帮着办地乡勇给接了过来。

    接手后他稍作整顿了一下,招了些新人,随后再把编制全部打乱,安插了不少信任的人进去担任头目,重新把乡勇给编了三个营。

    新编三营暂时以天、地、玄、黄的排列来称呼,分别为天字营、地字营和玄字营。

    这些乡勇都是敦厚的庄稼人出身,每月拿着和珅给的军饷,吃着供应的白米大肉,再经过王有龄所派的军官稍一训练后,居然就有了些军队的样子。

    等和珅接收之后,又让他们换穿了新做地制服,腰间配着新腰刀,手里握着枪矛,齐刷刷地,上千人这么站在一起,瞧上去还真是有点杀气腾腾。

    可惜地是,三个营里只有仅仅几十个乡勇拿着后装枪,其余的都是长矛等冷兵器。  其实在以和珅在仓库里地步枪库存量来算,完全可以把这些人全配备起来。

    但是后装枪操作繁琐,保养麻烦,在王有龄代理的时候,短短一个多月内就因为这些刚换上军装的泥腿子们不会使而搞坏了十多把,损失之大不能不让和珅感到心痛。

    况且,没有西洋战法指导下,光靠着这些乡勇,就算拿着后装枪打起仗来,也不比鸟枪来得厉害多少,因为这个原因,和珅只能暂时停发武器,除了那些枪还使的不错的乡勇外,其余人一律全换成了腰刀长矛。

    不过这些也是权宜之计,当年在美国的时候,华尔所指挥的那场战斗和珅可是亲身经历的。  火器的威力,完全不是那些看着唬人,却只有花架子的刀枪可比。

    既然有了兵,不论花费多少精力,和珅都打算把它给整出样来。  要不然手里有着火器,反而只用刀枪,那不是舍本求末,让人看笑话么?

    要想真正用好火器,关键还在于训兵的人选。  和珅对此心中有些数,早就有了打算,准备从洋人那边找几个教习过来好好把这些乡勇给训练一下。

    既然要找教习,和珅首先想到的还是顾盛。  美国士兵虽然称不上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但和珅现在却与美国人的关系最好,不用美**人那还能用那国人呢?

    今天一早,和珅就在府里等着顾盛上门。

    来上海这么多日子,因为一直忙忙碌碌的,他也没和这位老朋友见过几次,何况现在和珅的身份与以往不同,后面又有这么多人暗中盯着,不能像以前那么随便上公使馆去。

    所以,只能委屈顾盛,让他来见自己了。

    可还没等顾盛来,王有龄却突然跑了过来,一路跑,还一路欣喜若狂地嚷着:“中堂!中堂大喜啊!永安大捷!长毛的老窝给打下来了!”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