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那一夜(二)-《世纪帝国》


    第(3/3)页

    深知那一段历史的郑宇心中明白,与其如此,还不如以君宪树立绝对正统的权威,消灭野心家对国家权力的觊觎。而国家目前又处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型期,急需集中力量快速赶超,却又不可避免地面临传统力量诸多抵制和掣肘。在这个阶段,一个开明的统治者以立宪君主体制的外衣,行开明君主专制之实,以威权强力推动改革,实在是国家最好的选择。史有明鉴,岛国德国这一类成功的后起国家,无不如此,而更加落后的中国,也自然要更偏专制一些。在郑宇想来,这位来历神秘的皇帝,如果不是穿越者,想必就是受了德日两国的启发,至少也算得上一个思想开通,又注重因地制宜之人了。

    在经济方面,他把在南方新政扩展到全国,大力兴建铁路,整修原有的道路系统,改良市政,兴建邮政和新式公路;建立了中央财政体系,仿效英格兰银行成立了帝国中央银行,回收金银发行纸币;打造了现代国家财政预算体系,建立统计机构,完善了国债发行制度;此外以国有和皇室所有的银行为骨干,鼓励民间设立银行,建立了遍及各地的银行网络,吸收社会剩余财富,利用金融杠杆调剂资金投资工商产业。

    在农村问题上,他废除了农税,限制了最高地租,以退伍军人为核心组建了农会,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取缔了乡村传统的高利贷和印子钱,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农民阶层中威望大增,而农会与地方乡绅的互相制衡,也确保了农村秩序的相对稳定。

    在税收方面,他聘请英美两国的税收专家,一起制订了很有特色的现代税收体制。传统的厘金卡子被废除,改为在消费和生产环节统一征税,促进商品流通。此外通过与英国的传统关系,收回了部分关税主权,加强对国内工商业起步阶段的保护,并采取了出口补贴政策,迅速积累外汇,确保了国家币值稳定,保证了工业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机器,技术和精密半成品的进口。

    教育方面,早在南洋总理衙门时期这人就开始推行三年制义务教育,并大建免学费的师范院校,建设中学和大学,在扫盲和灌输国家理念的同时,着重培养精英人才。建国后,这一套体制进一步推进到全国,尤其是采取了中央和地方七三分账的分税体制后,地方财力充裕,而中国素来又是尊师重道,办学都是在地方青史留名的雅事,全国更兴起了办学高氵朝,初等小学已经跟着军屯一路办到了边疆,甚至有些富裕省份已经开始推行六年制义务教育。

    在文化上,自镇**时代开始,这位郑鹰就大力引入西学,推行欧化,可建立帝国之后,这人又反过来推行国粹化,大力提倡民族主义,乃至带头祭拜黄帝,提出忠勇仁义礼智信的帝国七德,改良服饰。国内一时间风云变幻,欧风美雨与华夏传统文化彼此交融,又各有旗手和死忠,时不时在报纸上对骂一番,我说你是英美奴,你骂我是腐儒老朽,倒也成了一道风景。

    当然,兴一利必有一弊,虽然有甲午年没收的众多旗产,皇产和“保清党”资财,但这一项项的恐怖开销累积下来,国家也已经是债台高筑赤字累累。

    但更令郑宇心生恐惧的,还是这位皇帝在光明的一面之外,也无疑有着另一张面孔。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