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那一夜(二)-《世纪帝国》
第(2/3)页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那个时代,属于他的便宜养父,皇帝郑鹰。
郑宇不得不钦佩这个人。
郑鹰,据说是从小被卖到外洋,学成后带着三个亲信学生来到安南,与当地华人宗族建立关系,逐渐打造了自己的家底和武装,进而一步步崛起,最终问鼎华夏。
这个人,有着当时中国罕见的国际视野,也有着异乎寻常的高妙手腕。当年,蛰伏在安南北部的三不管地带之时,这位军阀头子就巧妙地利用了当时欧洲大规模的反犹浪潮,以帮助犹太人在安南建国为诱饵挂上了犹太财团,并进而联络到了英印当局乃至英国内阁。
当时的英国首相迪斯累利是犹太人,与罗斯柴尔德等犹太家族关系密切,通过这些人的牵线搭桥,郑鹰的镇**顺利成为英国在中南半岛牵制法国殖民扩张的马前卒。
为了实现建国梦想,犹太人以募捐和长期低息贷款等形式,对郑鹰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而这位未来的皇帝也绝非善茬,在利用犹太人的同时又与南洋的华人世家宗族建立了利益同盟,尤其是两次击败法军的辉煌,让饱经西方殖民当局压迫的南洋侨界欢欣鼓舞,几乎是争先恐后地投入了镇**的阵营。
早在北上占领江南半壁之前,镇**已经占据了安南北部,上寮和下寮(今老挝),原兰芳势力范围(西婆罗洲),势力的触角早已遍及整个南洋地区,而这位枭雄也顺理成章地迎娶了爪哇李家的千金,把南洋侨界牢牢捆在了镇**的战车之上。
建国之后,这人的举动更是天马行空,可偏偏又是浑然一体。
在政治体制方面,这位皇帝高调推行宪政,建立国会两院和内阁,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自治结合搞了地方参政院;另一方面,由于大批的议员由皇帝推荐,再加上这人一手打造的复兴党一家独大,掌权的大佬又都是心腹亲信,实际上国家实权依然被这位开明君主牢牢把持。
在郑宇看来,这实在是对症下药。以中国几千年的皇权专制传统,90%以上的纯文盲,而剩下的一点所谓读书人又都读的是四书五经,信的是三纲五常,经济结构又几乎是完全的自然经济,在这样一个国家玩民主,必然是披着民主的外衣搞独裁。更可怕的,由于缺乏公认的最高权威,这种所谓的民主体制在中国就会演变成赤裸裸的政争甚至内战,台下的在野者将以民主共和的旗号对台上的当政者进行攻击,最后国家中枢威权尽丧,形形色色的政客军阀打着民意的招牌彼此攻讦乃至武力角逐,把国家拖入更加黑暗的深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