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完美的财政翻身仗-《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2/3)页
特别是中国文化又精英文化,普通寒门子弟所受到的教育与富家子弟是没办法相比的。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寒门子弟不容易出头,除非是很努力,又有一定的天赋。
皇家图书馆则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图书馆,只要是大明子民,都可以进入其中看书。首先一个就是地方要大,朱由校直接把图书馆与博物馆建在了王恭厂,那里地盘够大,正好这些项目把灾后重建也给搞定了。
皇家图书馆面积很大,收藏的图书也非常巨大,并将图书分类存放,各类图书都有。什么文学、农业、军事、、四书五经、百家典籍一应俱全,而且还扩印了不少孤本,对图书的收藏活动将持续不断的进行。
市面上出版的图书,只要有价值的都收藏。
同时朱由校下令编写‘天启百科全书’,对万事万物进归类总结,这将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
不过谁让皇帝有钱,而且还有人。
至于博物馆,能摆放的东西那就多了。这年头的大明,文物没有外流,本国文物太多了。
能进皇家博物馆的,不是具备代表某个时代面貌的古董,就是艺术价值极高的文物,光是抄家就弄到了不少dǐng级文物,何况皇宫里也有不少文物。
除了皇帝在往博物馆送文物,朝臣们,还有国有资本财团的那些红dǐng商人们,一个个都在向博物馆捐赠文物。
天启九年,皇家图书馆与皇家博物馆的成立,对大明来说有重要的意义,皇家图书馆成为了一个官方收藏图书,保障文化传承的地方。只要是孤本和一些古籍,都会进行备份。以免因为战乱和火灾被毁。
同时还对许多书籍进行了整理。修编天启百科全书。更是一个大工程,陆续参与到其中的文人多达上万人。
这一系列的政策,就是在整理、发展文化资源。
博物馆则变成了一个记录着文明与历史发展的地方,不过朱由校不会在博物馆摆放其他国家的文物,那是一种炫耀行为,掠夺到海外文物,私下收藏就好了,光明正大的摆出来并不是很道德。
这个世界阴阳共生。有人做了好事,肯定也有人做坏事,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个世界又是‘阳主阴从’,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还怕被人知道,那么性质还不算太恶劣,如果一个人是光明正大的做坏事,性质就非常恶劣了。
就像是贪污一样,偷偷的贪diǎn钱,能贪去算本事。但光明正大的贪污,那就非常恶劣。
抢了别人的文物。还要公然拿出来显摆、展览,是非常没道德的行为。大明作为一个文明国家。有时候坏事可以做,但不能做得光明正大。
不久之后,又成立了一个皇家剧院。这个剧院各取所长,不论本土还是西方都是来所不拒。葡萄牙人卖到大明的很多乐器,很快就出现了在了皇家剧院。皇家剧院倒是没花多少钱,就是建筑花了diǎn钱。同时养人花了一些钱,不过皇室也就养了一些乐器方面拥有特长的艺人。
各种戏曲之类的艺人,全部看市场。
皇家剧院成立开始,就是走半市场化模式,能吸引观众买票入场观看的艺人留下,混不开的艺人让道,没有公家铁饭碗给他们吃。通常能进入皇家剧院的艺人,都是闯荡出了一些名气的。
皇家剧院刚成立,便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火爆了起来。皇家剧院的设施最为气派,而且还充满艺术气息。而且请的又是各省名家艺人前来演出,更有各种音乐表演,很快就让皇家剧院变成了代表大明艺术巅峰的殿堂。
能有这样的效果,无非就是整合优良资源。而那些有名头的艺人,同样喜欢去皇家剧院表演。皇家剧院不仅给的报酬高,而且这代表着一种官方的认可。上过皇家剧院的舞台,那相当于是给皇帝表演。
尽管朱由校仅是偶尔带着皇后和妃子们出宫去看表演,并不是天天都去。但这并不重要,只要上了这个舞台,那些艺人的出场价马上就涨。
以至于很多接到邀请的各省艺人,不辞辛苦的赶到京城到皇家剧院表演。
很多艺人来到京城之后就在京城扎了根,此时的京城称之为遍地黄金都不为过。这里不仅是大明的政治中心,而且也是当前国有资本财团的大本营,也发挥着经济中心的作用。
北方物产尽管没有南方丰富,但随着不断的对外扩张和海外殖民活动,输送回来的物产也极为丰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