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宣扬-《后锋》


    第(2/3)页

    当初袁樂焕力抗皇太极。让八旗军在数十年里第一次尝到了不胜地滋味儿。

    而也正是因为在宁远地战绩。袁樂焕在辽东竖立了自己无与伦比地威望。可是。也正因为这样。再加上樂祯先前所做下地他可以便宜从事地许诺。最终。让袁樂焕送掉了自己地性命。而在袁樂焕死后。宁远守将更是数次更换。直到皇太极起倾国之兵将祖大寿围在大凌城。各地支援地明军纷纷战败。宁远最后落到了懂得保存实力地某个年青人手里。而这个人。后来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赫赫有名地大汉奸之一。除了后世地汪精卫。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他。就是吴三桂。

    吴三桂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洲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地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崇祯四年。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

    。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i铁骑部队。

    正常的历史上,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初,李自成破大同、真定,逼近北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吴三桂奉旨入援京师,十六日抵山海关,一路上“迁延不急行,简阅步骑”,二十日抵达河北丰润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煤山),北京失陷,吴三桂撤兵退保山海关。李自成后曾多次招他归降,吴三桂再三犹豫,因其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将掠去,其父也被拘押“拷掠甚酷”,大怒。遂上书清睿亲王多尔衮请清兵入关灭贼。李自成闻知此讯413,亲率大军十万号称二十万,奔赴山海关攻讨吴三桂。22日山海关之战,吴军初败,吴三桂求救于清摄政王多尔衮,清兵入关。吴三桂与清军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大败李自成,受清封平西王。

    不久,吴三桂又为清军先锋,追击李自成,并平灭陕西等地的流寇余部,并灭四川军阀张献忠,结束了其在四川建立的大西政权。清顺治十四年(1657),会同清军多尼等进攻南明云贵等地区。十六年,清廷命他镇守云南,引兵入缅,迫缅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清廷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兼辖贵州省,永镇云贵。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子尚之信相呼应,成为拥兵自重的三藩。

    顺治十七年,朝廷以赋税不足,令吴三桂裁减兵员。吴三桂将绿营及投诚兵从六万人减至二万四千人,汰弱存强,留下的全是精锐之师。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其本人也开始蓄发,改穿明朝衣冠。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

    吴三桂一生,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迸发……然而,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之一,吴三桂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却又是最最关键的筹码。曾左右了当时的历史走向。后世的人们虽然厌恶他的为人,但依然不能无视他所演绎出的那些光怪陆离、令人目不暇接的人生变故。

    ……

    “怎么样?打听清楚了?”

    吴三桂是一个混帐。这是几乎后世所有有点儿正义感的人们的共识。可是,在这个时候,他依然是大明朝廷难得的良将。而且,其本人也是帅气非常,难得的美男子,要不然,也不会在武将地位不高的大明获得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吴伟业(即吴梅村)“白皙通候最少年”的赞誉(江左三大家,吴伟业,钱谦益,龚鼎,最终全部降清)。而现在,年仅二十五六岁的吴三桂不仅掌握着宁远和山海关,也是关宁一带最有实力的军阀。吴家产业遍布宁远和山海关一带,不需朝廷供给,便可自给自足。

    “都打听清楚了。小北荒确实在朝鲜施行了什么土地改革,把富户的产业都分给了那些穷户。如今,朝鲜士绅几乎是生不如死,倒是那些泥腿子,个个把那姓楚的捧到了天上一样,凡是小北荒的士兵,只要路过自己家门儿,那些朝鲜人都会拿出自家的东西供奉。”看着吴三桂坐在椅子上,手执书卷的淡然模样,吴升赶紧躬身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