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辽阳-《后锋》
第(2/3)页
“哼!走就走。”豪格忿怒地冷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豪格年纪确实不小了。爷您有什么事儿,确实应该让他帮着多担待一点儿。我听人说,汉人打仗虽然不行,可有些话说得还是挺有道理。就像那什么‘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博尔济吉特小心地说道。她自从嫁过来之后,就一直没有给皇太极生过儿子,所以,虽然她是蒙古部落的格格,还披着福晋的外套,在这贝勒府里依旧过得却十分小心。而豪格身为皇太极长子,本身又颇为英武,甚得皇太极喜爱,日后极有可能会继承其父的贝勒之位,她自然也要小心地照看着点儿。反正她也年轻,以女真人父死子继的传统,说不定哪一天,豪格就是她的依靠呢。
“豪格性子过于鲁莽,心里藏不住事儿的,遇到大事儿,我哪敢跟他说?”皇太极叹了口气,又看了博尔济吉特氏一眼,“你也出去吧。让我静静。”
“那爷您就好好休息一会儿,奴婢先退下了。”听到皇太极这话,博尔济吉特氏曲膝福了福,不敢久留,真个儿乖乖地退了下去。
“上阵父子兵是对的,可是,打仗亲兄弟……哼哼!”透过门口看着博尔济吉特氏渐行渐远的身影,皇太极轻轻地冷哼一声,可转眼,他又沉闷了下去,眉头几乎都拧在了一起。
辽阳的乱局自然是有原因的。虽然这个原因一直到现在都被严密的封锁着。整个大金国只有地位仅在英明汗之下的“四大贝勒”知晓,其他人虽然都觉得情形不对,却还不明白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可是,皇太极清楚,这种事是瞒不了多久的。毕竟,这一回是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后金国的英明汗失踪了。
事情要追溯到一个月之前了。那会儿,因为明朝辽东经略孙承宗贯彻防守之策,两年来在山海关、宁远、锦州一线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后金军屡次出击都未能取得多少战果,努尔哈赤一时气闷,却又知道此时还不宜大举进攻,便将国事交予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暂理,自己却离开辽阳,回老寨赫图阿拉休养去了。可是,一个月之前,赫图阿拉却突然传回消息,说是努尔哈赤一时兴起带着亲兵出外狩猎,再也没有回来。
消息刚传回来的时候,四大贝勒几乎都被震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幸好四人都是久经沙场,虽不敢说是持重,但还算老成。稍经商量便将信使杀了,接着封锁消息,并调集八旗兵马以备不测,同时,四贝勒也各派亲信前往赫图阿拉寻找努尔哈赤。
可是,一直到了现在,一个月过去了,除了在距离赫图阿拉一百多里的一片山下草地发现了不少的血迹以及凌乱的马蹄印,似是有过交战之外,努尔哈赤依然是没有一点儿消息。这使得皇太极的心里十分不安。这种不安,一小部分是因为自己父亲的突然失踪而产生的,而大部分,则是对那个位子的凯觎所引起的。
皇太极相信,不光是他,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肯定也都在心里琢磨着事情。一个月,身为儿子,以他对努尔哈赤的了解,如果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依旧没有音讯,那他极有可能就是……可是,如果真是有过交战,那里可是赫图阿拉的外围,什么人能把拥有精兵护卫的一国之主给杀掉?明军?蒙古军?就算是赫图阿拉已经成了旧都,那里的兵马也少得可怜,身边拥有数百八旗精锐的努尔哈赤也没可能死得无声无息呀。难道他们在一开始就被包围了?可是,以明军跟蒙古军的战斗力,就算是有十倍以上的兵力,也不可能挡得住有心突围的八旗精锐。何况他老爹努尔哈赤征战沙场数十年,嗅觉敏锐,精于作战,也不可能轻易地陷入包围而不自知。再者,赫图阿拉的兵马虽然不多,可后金国的外围,八旗各部可是守得十分严实的。蒙古军、明军有什么能耐把那么多的兵力弄进来?而且,根据赫图阿拉守军以及四大贝勒的亲信所传回的消息,赫图阿拉周围两百里根本就没有任何大军移动过的痕迹。这就让事情更加扑朔迷离了。
如今,抚顺额附李永芳已经被四贝勒联名下令羁押。因为抚顺距离赫图阿拉很近,而努尔哈赤这段时间又多次下令对汉人进行抢掠杀戮,期间李永芳因为劝谏还挨过责骂,所以,他们不能排除李永芳暗害努尔哈赤的嫌疑。但是,他们都知道,这个猜测实在是太不可信。李永芳可是第一个叛变明廷投向后金的汉人边将,又在王化贞进攻的时候说降明将孙得功等人,使得当时在明军手里的辽东重镇广宁几乎不战而破,这么铁杆的依附者,怎么可能因为一时的责骂而造反?何况李永芳还娶了他兄弟阿巴泰的女儿,跟爱新觉罗家是亲戚,这种关系如果放到明廷那边,可是死罪。
不过,虽然明知道李永芳有很大的可能是冤枉的。皇太极却根本没打算去理会。因为,四大贝勒都已经打定了主意,万一努尔哈赤寻不回,这造反弑君,毁尸灭迹的罪名就要扣在李永芳的身上。谁叫你是汉人?要怪,只能怪你自己运气不好。
“如果父汗真的不在了,那现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