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砀山之悟-《锦绣三国》


    第(2/3)页

    刘备从汉室得到了什么?从一开始举着汉室宗亲的大旗起事积攒声望,暂且不论其到底是不是正统的汉室帝胄,至少去年刘协正式赐予了刘备皇叔的名号。这算是给予了刘备在汉末群雄之间立足的最雄厚的资本。而至于官爵的册封,更是一升再升,有求必应。什么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徐州牧,都是给予了刘备行事的极大便利。

    而刘备为汉室做了什么呢?

    抗击黄巾军?曹操袁绍甚至董卓都干过的事,不值一晒。

    匡扶汉室?貌似听到过的最多一句话就是这句,但是实质性的事情呢?哪怕像张杨那样,给流难的刘协送点粮食都算支持汉室了,但是貌似还是没有?

    血书衣带诏,与董承等人约定里应外合?呵呵,在前天之前刘协还是百分百相信这句话的,但是现在呢?刘备他人在哪里?在泰山郡!在和袁谭在攻打兖州,刘皇叔地理难道学的不好,不知道许昌乃是在豫州的么?

    放弃直接攻打豫州这个完全可以解救自己于许昌的战略,却是选择率领主力战兵去攻略徐州北部和兖州等等和许昌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这就是这位刘皇叔的里应外合之道!

    刘协不敢再想,董承和伏完等汉室百官也是不敢再想下去!

    刘备这大耳贼,完全是给自己这些人画了一个大饼,然而自己却躲到一旁去吃饼去了啊!

    看来不光世道变了,连自家人的人心都变了!

    刘协不敢再想荀彧说出来的第三句话是什么,然而内心的趋势却使得濒临崩溃边缘的他张开了干裂的嘴唇:“这条,准了,荀令君的第三句话呢?”

    见刘协已经彻底明悟过来,荀彧心中终于是放下了最大的那块石头,正襟震声道:“其三,求人不如求己,臣以为,中兴大汉的关键,在于陛下,只要陛下挺直脊梁放宽了肩臂,不再寄希望于其他任何事任何理由,愿意用自己的手脚脚踏实地去打拼,那臣愿相随陛下再创光武之业,万死不辞!”

    荀彧最后一句话说完,两只手臂完全放平在了泥土上,头颅也是结结实实磕在了地面。

    刘协面对匍匐于地的荀彧,却是久久未曾说话。也不知过了多久,刘协终于是开了口,苦笑道:“朕算是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你有扶汉之心却宁愿委身事贼也一直不愿于直接投身于朕的身后缘故。”

    两行老泪润入泥尘,荀彧泣不成声:“陛下明悟!”

    ……

    谯郡,竹邑。

    张绣前日才率领主力攻下了此地,此刻正在休整兵甲,安民葺城。

    现如今手下文武众多的张绣自然不用操心这些琐事,每攻克一地,张绣所必做的事便是让属下拿来本地的户籍名册,然后让俘虏了的本城官吏一一介绍本郡县的人才俊杰有哪些,或是有哪些异于常人的少年儿童。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听到一两个汉末三国熟悉的名字,然后直接收至麾下。

    这一日,张绣照例呆在县衙正堂,堂下立着两个原竹邑官吏轮番念读户籍名册介绍本地风情,自己闭目仰躺在蒲垫上,身旁两个娇俏侍婢,一个扇风祛暑,一个往张绣嘴里填切分好的瓜果熟食,好不惬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