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猜忌与背叛-《锦绣三国》


    第(2/3)页

    “如此说来,张绣似乎并不是我大汉中兴之患!”沉思良久,刘备喃喃吐言道。

    陈登大笑两声:“依照现在的情势,最终还是会成忧成患的,只是不是大忧大患而已。将军不必多心,还是按照一切定计的那样来,先自足山东福地,大业可期!”

    自古以来,所谓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山东这个地域概念却是已经发生了演变。就比如现在,刘备就知道陈登所说的并不是崤山以东,而是太行山、泰山以东的意思。

    “那是自然,先前我军兵微将寡,尚不足以与曹贼为战。但是此番曹操去战袁绍,而吾又得子龙助阵,定然旗开得胜!”刘备微微抬起头,掷地有声道。

    “皇叔有赵将军为冲阵利器,去战那泰山贼臧霸自然没有多大问题。不过希望皇叔切记袁曹相争的中原大局,适可为之!”陈登瞄了一眼旁边远远侍立着的赵云,禀手道:“三将军和张绣这边,交给元龙调度就好!”

    ……

    与此同时,张绣自然是不知道刘备和陈登两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和预测的,此刻的张绣却是忙着撰写一份书信。

    按照一般的情况,张绣倒是没有必要亲笔写信,自有主薄文书记室一帮子人代劳。此番张绣身边有儒生诸葛瑾,还有着便宜侄子陆逊,都是完全可以信得过的人,并没有必要亲自提笔去写那些麻烦的要死的繁体隶书。但是既然平日里不喜琐碎事务的张绣提笔,却是说明了此番要通信之人的重要性。

    说起来,张绣的小篆和隶书还是袁澜教的。那时张绣初定淮南,各种军政事务需要处理,虽然有贾诩和袁涣阎象杨弘等人分担大部分繁杂事务,但是需要张绣总揽的却不少。也是这个时候,张绣才发现自己需要在中国的古文化古语言这方面下苦功夫了。

    隶书还好些,其实已经相当接近后世的繁体版楷书了,张绣还大都能看懂,但是肯定是无法写下来的,需要有人教。而小篆张绣就是完全不通了,虽说小篆在东汉末年已经不再通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地方使用着。张绣左想右想,既不想袁涣贾诩在公务之余教自己文字,也不能让自己出身大家闺秀但如今寡居的婶娘来教导自己。所以最后,博览诸子百家经典喜好诗词歌赋的“侍婢”袁澜却是最合适的。

    那段时光或许是张绣来三国以后最为轻松没有压迫感的日子,想起那天夕阳下纤手,那是我逝去的青春,是不在眼前但留存心底的感情,我的生涯一片无悔!

    想起了袁澜,张绣的记忆闸门突然就刹不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