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过去的时代,文人在帝国的话语权是很低的。 到了宋朝,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农家学子,只要你会读书,你就能在当今天子的大殿里做题考试,并且跃龙门。 大宋历代的宰相,基本上出自寒门。 我们可以简约地称呼这个制度叫做:文人精英治国。 文人精英治国在大宋朝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成效是什么呢? 良田从宋初的2.95亿亩,到北宋末年涨到7.5亿亩左右。 然而,任何体制刚出来后,没有前人的借鉴,都容易走极端。 大宋朝就是在这么一个开创性的体制上,走向了文盛武衰的极端。 当然,这个过程中,宋太宗赵光义是个催化剂,他过分的重文而压制武将。 这才是历史的脉络。 到了明清,读书人治国已经是既定规律,所以明清基本上可以维持近三百年,中途没有大规模内乱。 即便是后世,也沿用了读书人治国。 到工业时代,世界崛起的强国,基本上是读书人精英治国的理念,从政者,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 只有搞清楚这一点,才能对目前大宋朝的内部吏治做客观的整改,从而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就是历史的真正意义。 回到赵宁此时此刻在朝堂上的安排,这份安排并不是张口胡来的。 赵鼎是建设性人才,这种人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秦桧是毁灭性人才,这种人才,其实很多,但做到秦桧这个份上的,却很少。 所以,整顿这一次的大规模官吏,需要秦桧上手。 而真正解决官员冗余、人浮于事,则需要新的制度。 这种建设性的工作,难度才是最大的。 所谓的《大宋冗余官员裁汰策论》、《靖康官员考绩条则》都是要和新政取得联系的。 例如许多多余的官员,要么滚蛋,要么去老老实实做监镇官。 也就是把盘子铺开,把官僚体系从拥挤理顺。 至于此次案件,无疑是加速了大宋朝审计院和军督府的大规模建设。 大殿内鸦雀无声,群臣惊惧而不敢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