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说到加派,这是古代收税的常规操作。 毕竟古代的农税,是直接收取粮食。 收取粮食,运输粮食,就需要人,运输队需要吃饭。 而运输队所消耗的,古代朝廷可不承担,都是百姓承担。 这就是传说中的耗羡。 可以这么说,古代的几乎所有改革,都是围绕着税制在改。 因为税制关乎朝廷生死存亡。 而往往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百姓负担的加重。 以至于明朝著名学者黄宗羲提出了“积累莫返之害”的概念。 后代历史学者为黄宗羲的这个概念另外取了一个名字: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定律的核心要点就是: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准,走向原先改革目的反面。 无论是唐朝的两税法,还是明朝的一条鞭法,还是清代的“摊丁入亩”,在出现短暂的税收减轻后,又加重。 其根本原因是,古代改革的时候,将多重杂税合二为一,利于衡量、标准化,减少中间官吏贪墨的空间。 例如将人头税归入田产里的摊丁入亩。 等过一段时间,人们就忘了,自己每年交的税已经包括了人头税了。 而这个时候,统治者告诉民众,需要加派,需要横征,不是没有人头税吗?就加人头税吧。 这就是黄宗羲定律。 这个定律在大宋朝的一百多年,阶段性上演。 和买、和籴,原本是朝廷战争的时候,出钱向民众购买粮食,以备军需。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民众必须交的一部分。 就如现在,王麻子带的人来收的,除了正税,还有和买、和籴。 可是,百姓即便交了和买、和籴,等朝廷没粮食了,税目也都收完了,朝廷还是会用钱低价购买粮食,这依然是和买、和籴。 相当于过去的和买、和籴是直接强加的税。 在这样的基础上,耗羡也是大头。 李保正赶紧过去打圆场,说道:“都是父老乡亲的,先欠着,这田里的粮食不还没有收完吗,等过些天再补上。” 那个收税的也没有强加。 让那个农民把这些粮食弄到集中地去称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