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任何组织,人数一旦增多,内部必然效率低下,且伴随着腐败、不干活等臭毛病。 历史上的大宋朝廷多次因为铜钱外流,明令禁止走私,却屡禁不止。 甚至在南宋初年,民间也有大量走私。 要知道,商业买卖是永远都会存在的,只要人们有需求,就会有买卖。 只要有钱赚,就会有商人。 甚至许多普通老百姓,也会参与进来。 例如编制的鞋子、帽子,也会卖出去赚点糊口的钱。 宋金两国确实有灭国之仇,可小到个人,个人没有饭吃的时候,是不会想着国家的灭亡的。 个人生如蝼蚁,只想吃一口饭,仅此而已。 所以利用民族大义去号召边境不要买金国的东西,或者卖给金国东西,不现实。 再说了,商人或者老百姓在买的时候,大概率是不知道那是金国的东西的。 就像你买隔壁村或者县的东西,不打商标,你也不知道那里产的,你也不会关心它是哪里产的! 如果赵宁在边境投入大量反走私人员,这批反走私人员可能不但产出甚微,甚至还参与到走私里面。 所以,堵不如疏。 时间在飞速流淌。 转眼已经到了四月十五日,太阳照在人身上,已有些发烫。 淮西造反的事情,本来是小事,结果传到京师,那就变成了大事。 毕竟这件事的性质被定义为“造反”,甚至有官员觉得可能会演变成当年方腊造反的规模。 若是真的成了当年方腊的规模,大宋朝怕是直接完蛋了。 那时候,金国还派个屁的使者,直接大军南下。 不过赵宁却不担心,淮西肯定是吵不起来的。 权贵阶层,有他们的软弱性。 现在是追缴税款,又不是推行新政。 推行新政,那是要他们的老命,他们要造反也说得过去,但现在追缴税款只是让他们把之前漏的补齐。 哪个地主老爷脑子抽了,因为不愿意不交税而造反? 是个人都做不出这种操作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