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91章【三谏不听】-《戏明》


    第(2/3)页

    见丘濬坚持己见,文哥儿怪里怪气地“唉”了声,摇头晃脑地给丘濬背了《论语》:“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是孔子个学生子游感慨的话,意思是你劝谏君主太频繁,君主快会烦透你;你劝诫朋友太频繁,朋友快会疏远你。

    人和人之间还是要保持点距离,劝不就别劝啦!

    文哥儿似乎觉得光背《论语》还不够,又接着背出另句和它相呼应的话来:“三谏而不,则逃之!”

    这是《礼记》里的。

    大意是你屡次规劝君主他都不进去,你就可以跑路了。

    这样你保住了小命,君主也没人烦他了,对你,对君主也!

    丘濬:“…………”

    家伙,这小子不是学《春秋》吗?

    怎么又读《礼记》来了?

    要科举般是五经之中选经专治,多人选了经便不必学另外四经。

    通学之才倒也不是没有,像文哥儿他爹就是五经皆有涉猎。

    王华本经是《礼记》,可他《春秋》《易经》的造诣竟也不下于专治这经的人!

    难文哥儿这点像了他爹?

    至于文哥儿话里话外说他不劝,丘濬也没放心上。

    他要是劝的人,就不会经常和人拍桌子吵架了。

    丘濬哼:“你比对着我整理出来的内容编个目录就了,话么多做什么。”他说完又教育文哥儿来,“俗话说‘贪多嚼不烂’,你平时泛读各家文集也就罢了,五经到底治经还是得选。”

    文哥儿也科举里头五经是选修的,谢迁早就仔细给他讲过。

    由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主治哪经,所以《诗》《易》《尚书》是最热门的,《春秋》《礼记》每年的中举人数都相对较少。

    比如每年会试录取三百余人,中治《诗经》的人般会破百!

    《易》和《尚书》通常也能有个七八十人。

    最后剩下小几十人才是学《礼记》和《春秋》。

    没别的原因,就是《礼记》和《春秋》内容繁多,出题变化多端,考试难度太,中举难度大,大家都不乐意学。

    算算字数就了,《礼记》差不多十万字,《春秋》差不多二十万字。

    另外三经满打满算也就三万字封顶!

    字数多了意味着出题范围大了几倍!

    这种现象俗称……字太多,懒得看。

    不是人人都能像王华他们么变态的。

    像李东阳样六岁就把《尚书》学通并且敢皇帝面前侃侃而谈的更是少之又少!

    文哥儿:“先生让我都看看,都看过了才选得出自己喜欢的。”

    丘濬文哥儿现还这么小,也就没再多说什么。

    谢迁歹是个状元,教人来还是挺靠谱的,用不着他来『操』心。

    夏天屋里还是有点闷热,文哥儿撺掇着大伙把丘濬的茶几蒲团搬到廊下,没事就拉大伙坐外头吹吹凉风。

    他还从李东阳家里顺来丛薄荷,没事就摘把来泡薄荷饮子,感觉特别清凉舒服。

    薄荷是的能长,越是时不时摘它几片叶子,它就长得越劲。

    随着天气越来越惹,丘家的睡莲终于开花了!

    自从看到睡莲长出花苞,文哥儿每次跑过来都会先去看眼,偶尔还忍不住伸手戳戳小小的花苞,眼巴巴地看着它越长越鼓,最后终于挑了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水面上徐徐绽开。

    李兆先见文哥儿开心宣布睡莲开花的消息,到了顺天府学的桃子。他对文哥儿说:“府学里的桃子快熟透了,你要去尝尝看吗?再不去可就没了。”

    文哥儿都快把这桩要紧事给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