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最真实的崇祯(上)-《全球殖民》


    第(2/3)页

    杨廷鉴思索片刻,开始奋笔疾书,连草稿都没有打: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乃陛下谨记先贤之言也,乃圣天子所为也。

    今有士习不端,欲速见小。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此乃一小撮斯文败类尔。陛下依法治国,孰能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自无士敢不端也……”(所有策论乃落叶原创也,粗鄙之处原谅则过。)

    杨廷鉴很快就做完第一个问题,接着看第二道策论:

    “东虏本我属夷,地窄人寡,一旦称兵犯顺丙三韩不守,其故何欤(yu)?”(顺丙。天聪元年1626年,三韩指朝鲜。它们是马韩,辰韩、弁韩,合称三韩)

    这句话的意思:建奴本来是隶属于大明的蛮夷,地窄人寡。却可以用兵灭掉朝鲜,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道策论对于杨廷鉴来说一点也不难,而别的考生到现在为此,还在抓耳挠骚,找不到一点头绪,这些参考的举子,那里又知道这是国家大事,四书五经已经用掉了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策论题,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就算他们能做出来,也是空洞无物的。

    而杨廷鉴这个穿越者,把建奴能灭掉朝鲜的前因后果知道得清清楚楚,那做起这题来就是一气呵成了。(落叶直接大白话了,兄弟们看着古文也累,落叶编着也辛苦。)

    杨廷鉴提起笔就“唰唰”地写起来,大意是这样的:

    “后金能灭掉朝鲜,有三个原因,第一朝鲜积弱,军不堪为战。第二,后金位于大明与朝鲜之间,让大明无法支援朝鲜。第三,袁崇焕擅自斩杀了毛文龙,让后金没有了后顾之忧,也让唯一可以支援朝鲜的明军发生了混乱和兵变。

    最后一条就是杨廷鉴在肯定崇祯的做法,这袁崇焕可是崇祯亲自下旨凌迟的,杨廷鉴这句话也等于肯定崇祯杀袁崇焕没有错,也从侧面表示袁崇焕本身是有重大错误的。

    最后一条无疑会获得崇祯的欣赏,其实在崇祯杀掉袁崇焕后,还是有很多人在为袁崇焕喊冤,骂崇祯是自毁长城,是昏君,而杨廷鉴这句话算是说道崇祯的心里去了。

    崇祯在御座上一直在观察杨廷鉴,崇祯能留下来亲自监考,完全是想在第一时间看到杨廷鉴的策论试卷。

    殿试开始不久后,崇祯就发觉杨廷鉴已经在奋笔疾书了,而其他考生却在冥思苦想,崇祯顿时好奇起来,就信步走到了杨廷鉴的身侧,静静地观看杨廷鉴的试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