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会试(下)-《全球殖民》


    第(3/3)页

    “赶紧做题,不得交头接耳。”

    此时的杨廷鉴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还是被当着普通的举子一样,被这些不识字的大头兵随意呵斥。

    ……

    九天之后,随着一声啰响,贡院开始收卷,为了了避免混乱,这交卷也是一个考区一个考区去交卷。

    温体仁没有争到主考,但是他收卷比谁都积极,杨廷鉴的试卷就是交给温体仁的,温体仁只是用眼睛瞟了几眼杨廷鉴的试卷,就把杨廷鉴的试卷给记住了。

    陈于泰到是没有与杨廷鉴挨着去交卷,但是他们这个分区就是温体仁收卷,陈于泰也知道温体仁和周延儒之间的争斗,就算陈于泰不想把试卷交给温体仁都不可能。

    陈于泰的试卷交到温体仁的手中后,温体仁面部没有任何的表演,完全是公事公办,但是温体仁的目光只是快速地扫了陈于泰的试卷,陈于泰开篇的那几句啊话就被温体仁记在心里。

    这会试肯定是最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只要主考官有意偏袒某个考生,也是有办法的,当然要故意出没某人,也是有机会的。当然一张试卷是九个考官看,如果可以取就画一个圈,不可以取就画叉。

    如果某个考官要想专注整死某个考生,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他只有九分之一票,最后录取的时候是数圈圈多少。

    温体仁记住了杨廷鉴和陈于泰的考卷,肯定是有自己的打算了,他和周延儒的争斗已经白热化了。

    杨廷鉴也从后世的评价中把周延儒和温体仁看得十分透彻,其实两人都是庸才,两人不管谁当政,于大明王朝没有任何一点功绩。

    民间歌谣: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王应熊)篾片(吴宗达),总是遭瘟。(周延儒是状元,温体仁探花)

    温体仁辅政八年,没有提出过任何经国济世的方略,没有建立过任何利国利民的功业,是一个十足的庸材,但在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上却是一个高手。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明亡前夕,御史吴履中上书总结崇祯治国之失时说:“温体仁托严正之义,行媚嫉之私,使朝廷不得任人以治事,酿成祸源,体仁之罪也。”

    【铁血的部分即将开始,杨廷鉴杀了八大汉奸,引起巨大的蝴蝶效应,后金入寇大明报复。】

    ……(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