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此话当真-《全球殖民》
第(2/3)页
“杨大人不必多礼,杨大人是奉旨办差,我等地方官到此迎接也是有所应当……杨大人一路鞍马劳顿,不如到这亭中稍作休息如何。”
耿如杞和几位前来的文官对着杨廷鉴意思性地还了一下礼,然后就请杨廷鉴到接官亭饮茶休息。杨廷鉴也理解这些地方大员,毕竟杨廷鉴只是一个举人身份,奉旨押送军饷而已,杨廷鉴并无巡视地方的任何权利。
这些地方大员能来接杨廷鉴,那就是屈尊降贵了,他们也是想看看杨廷鉴是不是真的砍了几千蒙古鞑子的首级,也许可以分润那么一点功劳也说不定嘛。
杨廷鉴进入接官亭,跟随着杨廷鉴前来的所有士兵则整齐地,毫无声息地站在原地等待,整个队伍一片萧杀之气,大同总兵姜?可是识货的人。
这样的兵那绝对是精兵之中的精兵,也绝对是在战场上见过血的,就连姜?的亲兵,也是不能和这些锦衣卫新军想比。最让姜?吃惊的是他们身上的铠甲,姜?当了大半辈子兵,就是没有见过这种覆盖全身的板甲。
姜?打算等下去亲自看下,这样的装备什么时候出现在大明官军的身上了,姜?想搞明白,如果这种装备真的不错,说什么自己也要请朝廷拨下一批来,姜?的的算盘打得不错。
耿如杞请杨廷鉴入座后,就让端上茶水来,然后介绍了一些同来的官员后,就开始闲谈起来,等大家把闲话扯完,耿如杞就开始谈论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了:
“杨大人,本官听说你们在虎峪口遇见了大量的蒙古鞑子,可有此事?”
这虎峪口的烽火和那些逃回来的屯兵,他们早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耿如杞这个巡抚了,就连入寇的鞑子大约有多少人他们都知道。
杨廷鉴当然不会隐瞒,就照实说道:
“是的,晚生带着车队在虎峪口就看到了入寇的烽火,晚生为了不让百万军饷落入敌手,只好选择在虎峪口和鞑子血战。
为了利用地形,晚生把所部三千余人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守卫下虎峪口残墙,一部分携带神威火炮上虎峪口峡谷两侧的山岗,晚生带着一千一百余名骑兵绕道白羊口,直接奔袭上虎峪口。
入寇的八千余蒙古鞑子全部被晚生装进了虎峪口峡谷这个大口袋里面。
此战晚生共歼灭蒙古鞑子精锐骑兵三千余,俘虏蒙古骑兵五千余,同时还生擒蒙古万户侯济农,现在济农已经被押往宣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