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汨水东来 第十四章 名声-《汉末区星》
第(2/3)页
除此以外,区星还准备草拟一份通稿,将罗侯赐教区星答诗编成小故事和童谣,再雇请市井闲人、儿童在罗、汉昌、益阳和临湘大肆传播。
广泛传播,求的就是一个好名声。
虽然区星已经改走种田流、放弃了谋士流路线,但对区星、对区家冲而言,现阶段仍有着迫切的扬名需求。
不够好的名声,已经对现阶段区家冲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制约。
自延熹三年,大精夫区震率长沙蛮余部投降,接受官府的编户齐民以来,出于某种政治正确的考量——也许是为了安抚蛮民,展示官府一视同仁的态度,大汉朝廷已经在官方层面禁绝了“长沙蛮”这一称呼。
(《后汉书·冯绲传》中,“时长沙蛮寇益阳,屯聚积久,至延熹五年,众转盛”的记载,经多方考证,其中“延熹五年”之“五”应为“三”之误。)
投降了,编户齐民了,大家就是我大汉的良民啦。
真实历史上,无论是中平四年的区星起事,还是后续长沙蛮后裔不曾止息、规模不一的大小暴动,官府都不曾使用过“长沙蛮”这一称呼。
官方文书里,用的字眼是“长沙贼”、“长沙山贼”或“长沙山寇”。
例如,《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第一》中对中平四年间区星起事的记载,就写为“长沙贼区星自称将军,众万馀人攻围城邑。”
蛮乱,哪来的蛮乱?都是人民内部矛盾!
但是,官府的政治正确,不等于民间的舆论氛围。
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不是官府不再称呼“长沙蛮”就能扭转的。在长沙郡的士民的眼中,区家就是蛮子,区家冲就是贼窝。
当年长沙蛮造反的时候,杀死杀伤那么多人,难道投降了,仇恨就会消失吗?
区星创建区家冲私学时,根本就招不到夫子。
那时候,区家冲还很穷,区星也开不出高薪。但后来,诸多改革措施让区家冲逐渐富起来后,区星高薪求聘,还是招不到夫子。
贼窝的凶名在外,读书人都不愿意来区家冲、也不敢来。
后来,区星办酒坊,又招不到酿酒师傅。
将低度酒蒸馏提纯为高度酒,这是化工人区星的基本功。但他并不怎么懂酿酒,区氏族人也不怎么懂——蛮子们过去饭都吃不饱,又哪来的余粮给他们酿酒呢。
不止是缺这些相对高端的人才,区家冲现在还急缺耕地种田的基本劳动力。
东汉末年,大汉各处普遍都是地广人稀,区家冲也不例外。
对区家冲而言,过去粗放式的耕作方式,地广人稀并不是问题。但是,区星交会族人们精耕细作后,地广人稀就很成问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