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我的赔偿金,咋少了一半?-《睁开眼,回到老婆难产当天》


    第(1/3)页

    司辰此话一出口,空气格外地安静。

    既然人家是新来的厂长,还想留下来继续工作的人,不免就要掂量一下了。

    其实,他们是完全不愿意下岗的。

    一开始别看口号喊得牛逼轰轰的,就要赖在公家单位。

    实则,他们都有心理准备,新老板如果愿意要的话,私人企业,也是愿意留下来干的。

    并非不可商量,一定要死刚到底。

    那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一种双方拉锯的筹码。

    谁让许多人下岗之后很难再就业了呢?

    《从头再来》并不励志,也不暖心,是伤口撒盐!

    九十年代,可没有人才市场,也没有什么各种招聘会,更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

    你让这些在单位里舒舒服服干了半辈子、一辈子的人,拖家带口南下进电子厂?

    那无异于杀了他们!

    换位想一下,你在公家的工厂里,工资虽然不高,但是——

    却能享受免费的医疗、住房、子女教育、休闲娱乐、落户大城市。

    你愿意放弃这一切,拖家带口,去往完全未知的另外一座城市,进电子厂打工吗?

    原来的福利,任何一项你都不能享受。

    微薄的薪水不仅要管一家人的衣食住行。

    还要负担子女的教育费、老人的治病钱,没有任何医保享受!

    那一份薪水,也许,只够日常柴米油盐酱醋茶与房租开销。

    子女不能接受好的教育,老人看不起病,自己更是不敢生病。

    你愿意吗?

    你敢赌吗?

    你甘心情愿去接受吗?

    这种生存相关的大事儿,放在谁的身上,都不敢轻易妥协!

    他们这些职工,前半生都在工厂里奉献,做着生产线上普普通通的工作。

    哪怕是技能,也只是这一种,非常单一。

    把他们放到社会上,其实挺难找到工作。

    毫不客气地说,最快的养家糊口工作,就是扫大街。

    问题是,扫大街也是编制内的,轮得到普通人?

    这个年代的下岗,其实相当致命,说是阵痛,也毫不为过。

    好在,司辰这边并没有计划把他们所有人都遣散。

    厂子要运转,合适的那部分人,该留就得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