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假使都能办妥,夫复何求?即便是和韩家、陈家联手做车马生意,李丹也是为的将来方便去京师。 他想着:哪怕需要十万两银子赎罪,砸也要把紫禁城那大红宫门砸开见到皇帝,为陈伯父一家求得赦免! 他在角门上看到已等在那里的宋小牛,主仆两人先去车马行。 伙计引他们进后院,就看见厢房里有个人正转来转去,却是陈三文在看桌上自己做出来的车架小样(模型)。 “哟三兄起这么早?”李丹话才出口便注意到他眼里的血丝,不禁惊疑:“你这是……一宿没睡么?” 三文嘿嘿地笑算是默认。李丹跌脚:“这是何苦?” “你不是要得急么?再说,我这小样做出来越快,父兄造图、选材、开锯就越快,工期才能短。” 他指指小样:“只是我没想明白一件事,前后两对轮子一起转向、进退倒是没问题了。 可你也知道这路不是平的,尤其越往东走山路遇崎岖。 这么大个车厢异于寻常车辆,自身就颇重,加上货物,遇到前后上下,或两侧高低不同,颠簸岂不更甚于双轮车? 上面即便装几十石货物,到地方碎得七七八八,人家买卖可怎么做?如何解这个难题,我却一夜没想好。” 他说着,将旁边已经做好的货箱拿起,放在车架上。 “咦,这么一看,这岂不是辆马车?我刚还在纳闷这是在做什么东西。” 说着宋小牛便伸手把前轮碰了下,齿轮机构带动传动轴,后面的轮子也跟着向同一个方向偏过去。 “别动小牛,这可是陈三郎花一夜做好的!”李丹一句话吓得小牛做个鬼脸儿赶紧揣了手缩到一边。 “三兄真是个明白人,一看便知问题所在!”李丹叹服,原来这个时代也有眼光很厉害的人物。 陈三文笑着摆手:“李三郎过奖,我不过是从小看着父兄做这些,好奇爱玩自己瞎琢磨而已,哪敢当‘明白’二字?” 李丹笑笑,他搜肠刮肚想了会儿,忽然伸手拿起车厢看看它的底部,又俯身瞧了会儿车架,喃喃道: “那西洋地势比我们这里平坦,怕他们也没想过我中国会有这么多的山岭和崎岖道路,所以看来不可照搬,需按中国之国情将它改改。” “改?怎么改?” 没有立即回答陈三文的问话,李丹在屋里扫视下,看到一侧桌上似有纸笔,立即对小牛吩咐:“研墨,找张纸铺开。” 在小牛过去执行的当儿,他指着车厢底部和车架说:“我们得想办法,在这两者之间装个减震器。” “减震器?” “车厢与车架之间有四个接触点,车厢负重多少,它的压力就会传导在这四个点上。” 李丹走到桌边,提起笔,画了个长方形,点了四个点告诉陈三文。 正要接着说,看看纸张皱下眉,吩咐小牛:“去铺子里拿一刀好纸,再买些好笔墨来。”小牛答应着出去办。 李丹先就着现成的纸画起来,他修改了原方案,把赶车人的位子和车厢前端连在一起进行简化,然后在底架和轴套间加装减震的弓形钢板。 “你看,每块钢板的尺寸、弓力都不同,受到来自上方车厢或下方车架的挤压时,压力层层释放,这样就可以实现减震的目的。 四点上各安装一个这样的减震器,岂不是前后左右都照顾到了?” “妙呀!”陈三文击掌叫道:“这样一来全解决了,三郎如何想到的?” “问题的根本来源于哪里?只要解决根本就解决了一切!”李丹放下笔,指着解说: “颠簸是因为车轮轴套直接固定在底架,所以地面的不平直接通过车轮传递到轮轴和车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