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在下记下了,定会代为转告丞相。” 这算是袁术下达的战书,只是开战的时间恐怕要延迟到几年,乃是十年后的将来。 因为今日之后,两人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利益上的冲突。 目送简雍消失在视线内,杨弘开口道:“刘备此人心胸广阔,当为主公之劲敌。” 这是对于敌人的中肯评价,袁术自然不会因此责怪,甚至心中十分认可这句话。 将击败的敌人放走,归还俘虏的降卒,这份大局观与心性,袁术自问做不到。 袁术叹息:“只希望董卓和刘焉能多撑几年,否则我等只怕挡不住他的军威。” 他忽然有种预感,当刘备拿下关中与巴蜀之后,乱世将被终结。 这时孙坚带着江东军回来了。 “末将未能护袁公周全,请袁公赐罪。” 袁术盯着他凝视许久,笑道:“我军经此大败,接下来与刘表之战恐怕要靠文台兄了。” “愿为袁公鞍前马后。” 随后,袁术率领这支模样怪异的军队向南阳进发,沿途收拢溃兵,很快又重新聚集三万兵马。 远在并州的袁绍得知袁术与曹操退兵后,果断连夜拔营撤回渤海,开始了入主冀州的计划。 刘备获得了这次大战的胜利,声望几乎达到顶峰,已近五湖四海,人尽皆知的地步。 …… 不知不觉已是数月后,秋风散去,寒冬悄然而至。 中原战火连天,南方却是一片祥和。 襄阳城外,一座山水交错的世外桃源内,众多竹屋连成一片。而在竹屋内,一群学子正在讨论天下大势。 “以吾观之,得天下者必刘备也!其坐拥司隶与并州,带甲十余万,只需进取关中,凉州,益州,便可效仿昔日强秦,率百万雄师东出,横扫六合,再铸乾坤!” “此言谬也,刘备虽坐拥京师与并州,然蜀道艰难,想取之谈何容易?” “蜀道虽难,却并非牢不可破,都要当年高祖又如何能建立这大汉天下?” …… 这些学子年龄不一,不过大多是少年,其中最小的甚至不足十岁之龄。 而他们讨论的对象,始终离不开这几年风头最盛的刘备。 于短短数年内崛起,从一介平民坐上一人之下的宰相之位,如果能一统天下,天子禅让恐怕是必然的结局。 湖边小亭内,一位老者正安安静静的煮茶,仿佛对少年们谈论之事全然不感兴趣。 这老者赫然是郭嘉与荀彧等人的老师,司马德操也! 司马徽似乎天生好为人师,一别数年,他又在荆州拉起了新的队伍。也许再过几年,他的这些学生们又会如郭嘉等人,成为乱世中的风云人物,执天下之棋。 这时又一名老者从竹屋内走出,径直来到司马徽身旁,也不询问主人家的意见,拿起热腾腾的茶水便是一饮而尽。 这老者是司马徽多年好友,名曰庞德公,字尚长。 庞德公笑道:“德操兄教徒有方啊,郭奉孝,荀文若俱是一时人杰,如若刘备能匡扶汉室,二人必将名垂青史。” 司马徽脸上却不见喜色,而是叹道:“他们胜了,后人会记住他们的名字,却又有几人能记住含恨而终的失败者?” 在他看来,郭嘉和荀彧功成名就固然可喜,但是相对的,身处另一个阵营的戏忠,陈群等人就是可悲可叹的失败者。 不过是学生之间自相残杀罢了! 庞德公正色道:“德操兄,你着相了,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 司马徽愕然,随即苦笑道:“尚长兄教训得是。” 这时耳边传来一名少年骄傲的声音。 “尘埃落定之前,又有几人能预测?” “刘备若不能得到我庞统的辅佐,纵有强秦之势,最后也必然会功亏一篑。” 这少年明明长得很丑,一言一行却是充满了自信。因为他的智慧已经超越了外貌的局限,在锤子落下之前,又有几人能看到丑陋的石头下隐藏的美玉? “亮,你以为呢?” “是是是,天下智者皆为你庞统之掌上玩物,即使是郭奉孝与荀文若联手,也绝非你之敌手。” “你说得太过了……” (本章完) /135/135601/32190309.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