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忽悠康熙-《康熙国策顾问》
第(2/3)页
“皇上说言极是!”底下的一帮大臣们当然没有说敢说不是的。
“那么你们认为朕也跟朱厚照似的那么荒唐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掌权时间的增加,康熙显得愈发成熟起来。
“臣以为,前朝朱厚照荒诞不羁,皇上宅心仁厚,英明神武,本就不可相提并论的,秦有福以朱厚照之例请皇上自命为官,其心险恶,此事万万不可为。臣请皇上将秦有福交由刑部,治他蛊惑君王之罪。”刑部尚书站了出来,大包大揽的想拿下审理秦有福的事情。
“臣附议。”刑部侍郎一看自己家的老大都站出来了,当然紧跟脚步,连忙站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臣……。”
“……”
“好了、好了。”康熙一看有些控制不住了,连忙开口:“各位臣工的意思朕明白,不过秦有福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你们听听。”毕竟秦有福的这份折子上有不少比较敏感的东西,康熙将折子留中了。虽然这个折子不能给别人看,但是康熙节选几段是没有问题的,说着,康熙拿起了秦有福的折子,选择了他早就做好了记号的地方读了出来:“军队乃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只有控制住军队,才能全面保障我们大清不会出现被侵略、不会出现地方性的***,才可以保证一点出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有一支可靠的、老百姓信得过的武装力量维持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到威胁,军队是地方执政的保障,是我大清权利的象征,所以军队的控制是必须首先保障的。而军队是由士兵组成的,我朝有满、蒙、汉各八旗,军队组成复杂,军人的能力和水平良莠不及、战斗力参差不齐,这样的军队很难有效的实现军队的保障力。大清皇家军校将教会各级军官如何更科学的训练和管理军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军队控制力差、指挥水平比较低,战斗能力和作战技巧粗糙的问题,使他们成为大清可靠的保障。”说到这,康熙看了一眼下面站着的大臣们。再往后的话康熙是没有读出来了,秦有福的折子上是接下来是这么写的:因为军队集体生活和管理的特点,只要控制了军官,就可以很轻松的控制军队,只要控制了军队,就可以抵御各种***和军事风险。秦有福的这些话是说给康熙挺的,康熙还不至于傻到说出来的程度。
“秦顾问言之有理,但是这与皇上担任大清皇家军校校长并无关系。”刑部尚书已经感觉到康熙的态度是认可了秦有福的折子的,但是话已经说出来了,这么快就收回去,未免脸上无光,所以他还是得硬着头皮上。
康熙看了刑部尚书一眼,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意思。康熙已经从秦有福的折子上明白了控制住大清皇家军校的意义,这个名誉校长他是一定要当的,这会刑部尚书出来说这个事,正好合了他的心意。
“由于军校的是培养未来大清军官的摇篮,而未来大清的军队将由这些军官来控制,所以控制好军校,让这些未来的军官明白他们需要忠于的是大清,他们效忠的是大清皇帝将成为军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人讲究尊师重教,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皇帝是他们未来统领军队的时候首先需要忠于的对象,皇帝成为军校的校长,不但将给这些未来军队的领导人君臣的概念,还将给他们如同父子的一般的关系,这将保证这些天子门生对大清、对大清皇帝更高的忠诚度。所以臣以为,皇上有必要担任大清皇家军校的校长或者是名誉校长。为了保证这些未来的军官对大清和大清皇帝的忠诚,臣建议除了所有大清皇家军校的教官在担任教职期间不再保留官职及品级,只享受相应的待遇。如需要这些教官出任地方或军队职务的时候,可报请相关部门恢复官职和品级。”读到这里,康熙合上了手中的奏折,轻轻的放在了案子上。
“不知列位臣工对秦有福的这份奏折有何感想?”扫视着阶下站着的大臣们,康熙不紧不慢的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