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想当个小地主都不行-《康熙国策顾问》
第(2/3)页
林捕头悄悄的给李东家使了个眼色,拉着李东家就往人群外走。
“李东家,你明明知道林家三兄弟是土匪,现在还挤在这干什么?赶快回去,在村里找上几个力气大的小伙子,一顿棍棒上去,我就不信那林家三兄弟有三头六臂!把人给抓到县衙来,只要查实了,那可是十两银子一个!到时候你大鱼大肉的招呼一下那帮出力的小伙子不就行了?!”林捕头压低了声音吩咐着李东家,这样的事要是一般人也就罢了,可这李东家好歹跟他岳家有那么点关系,处好了,要是老岳家有点什么事,他也得帮着关照一下不是?
李东家一听眼睛一亮,连声称是:“是、是、是,我他妈的怎么就那么傻呀!这不是送上来的钱不要么!谢谢林捕头,我这就回去抓人去!”
李东家一听林捕头的这番话,顿时激动起来,回答的声音难免就大了许多。本来林捕头一直在维持着秩序,大家的眼睛就盯着他,眼见他跟李东家小声的商量着什么,谁会不留意?结果李东家这话一说,顿时就有一半的人反应了过来,还真是的,怎么就没想到先抓人呢?真跟李东家说的,这是送上门来的钱都不想要了!
呼啦一家伙,县衙门口的人退潮般四下散了开去,这都是准备回家抓人的。剩下的人虽然没听清楚李东家的话,但是看见大伙都摩拳擦掌的往回跑,当然赶忙打听,这一打听不要紧,剩下的几个人也都跑了,县衙门口又空荡荡的起来。
林捕头万万没想到,不过是李东家的嗓门大了些,这下可好,忙了一个早上,现在没事了!
……
尽管这些土匪流寇只不过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作奸犯科,可上报到巡抚衙门的时候当然不能这么说。
“……,确山县为保我大清安危,彻底铲除乱党叛贼,还全县百姓朗朗晴天,特请县内地主乡绅开明志士襄助,领全县百姓共剿之,被仁人志士称为人民战争。此役,共歼乱党四十余人,抓获乱党近百,彻底平息确山犯上作乱之反贼。为使确山因反贼作乱流离失所之百姓有所依靠、得以安居乐业,确山县众善长仁翁慷慨解囊,捐助银两粮食,义举堪称楷模。特恳请巡抚大人将本县众善长仁翁之义举上报朝廷,求朝廷给予表彰奖励以彰显我朝对行善积德之民众慷慨怀柔之心。本县为确保稳定、安置流民……确山县县令吴琠顿首。”
花花轿子众人抬,确山县怎么说都是河南巡抚衙门治下,一个小小县令能力挽狂澜,凭一县百姓之力就将大批“反清复明”的乱臣贼子肃清剿灭,而且还大量开垦荒地安抚流民,甚至无需朝廷下拨赈济粮款,当然是大功一件,这样的事情如何能不马上上报朝廷?
于是,没有几天,鳌拜就看到了河南巡抚上的为确山县令吴琠请功德折子,当然了,作为证据,吴琠的折子也一并送进了北京。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鳌拜并没有当回事,在他看来,这根本就是在他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官员变相歌功颂德的手段,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想那鳌拜乃是满清第一勇士,茹马生涯,刀口上舔血的日子过得多了,死在他手底下的又何止成百上千?小小确山县不过是剿灭了百把个土匪流氓,根本不值得他拿什么主意来表彰奖励,这些东西刑部、吏部自然有规矩,一切照规矩做就是。
鳌拜随便翻了翻吴琠的折子,倒也中规中矩,还附了一份请朝廷表彰奖励的善长仁翁的名单,其它没有什么很能让人感兴趣的东西。不过这个折子的确有些意思,还搞了个全民动员,连海外归来的“海归”都参与了进来。想到这段时间康熙小皇帝还挺听话,整天呆在宫里没事干也怪可怜的,确山县有这么个从什么“澳大利亚”回来的人,不如让他进京来给小皇帝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听听,省得小皇帝整天没事干了东想西想的,只要小皇帝老老实实的听话,让他开心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