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王莽隐退-《历代王朝更迭》
第(2/3)页
王莽说,董宏这家伙诅咒大汉,竟然将残暴无道的秦朝跟大汉相提并论简直大逆不道。董宏一听,吓得魂飞魄散。
“大逆不道”是个很虚妄的罪名,但处罚极重可以灭族。董宏虽精通历史,但官场经验不深。身居官场的他,竟然不知道王莽的大名,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王莽话音刚落,师丹马上跳出来指责董宏。只有一个王莽,董宏就无法应对。一转眼,又跳出来一个熟读四书五经的家伙,可见王氏集团不好惹。师丹是刘欣的老师,师丹倒戈,刘欣更加没信心了。刘欣无奈,只能牺牲董宏,将其贬为平民。王、傅集团第一次正面交锋,依附傅昭仪的董宏就成了炮灰。
师丹,字仲公,琅玡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他老师很厉害,是研究《诗经》的大名家匡衡。元帝末年,师丹被封为博士,之后升任光禄大夫。刘骜立刘欣为太子,封师丹为太子太傅。刘欣称帝,顾念师丹教育之恩,封他为左将军,关内侯,管理尚书事。
此时的皇位,对于刘欣来说犹如烫手的芋头。他封傅昭仪为皇太后不成,得罪了傅昭仪,也得罪了王氏集团。得罪傅昭仪伤感情,得罪王氏集团伤皇威。正因如此,他幡然醒悟,没有权他什么都无法做。
手中没有权,刘欣就要争取掌权。权力在王氏集团手中,他就要处理好跟王氏集团的关系。靠近王氏集团不等于依附王氏集团,他想借机夺权。他的前辈刘章为他树立了一个遥远的榜样。刘欣去找王政君,告知欲封傅昭仪为皇太后,想探探王政君的口气。他觉得,如果王政君同意,万事大吉;即使不同意,也可以探探王氏集团对傅昭仪的态度。
出人意料的是,王政君竟然同意了,仿佛是封赏王氏家族。首先,封刘欣的老爹刘康为恭皇,这是为第二步打基础;其次,封傅昭仪为恭皇太后,封丁姬为恭皇后。傅昭仪一直希望的同等待遇,王政君也慷慨给予,即傅太后、丁皇后享受的待遇与王太后和赵皇后的同等。
胆子不大胃口很小的刘欣,面对这样的情况不知所措。封赏傅昭仪和丁姬后,王政君授意,让刘欣封傅昭仪的三个堂弟为侯,封傅曼为孔乡侯,封傅喜为右将军,封丁明为阳安侯。不知是傅家有人不爱权还是不敢爱权,声望最高的傅喜竟然不接受封赏。
王政君干事干净利落,修书一封,命王莽辞职回家养老。王莽非常听话,不闹也不吵,上书辞职,奏请回家养老。
王莽愿意归隐山林,这与他责骂董宏的行为大相径庭,刘欣感到很古怪。王氏家族突然撤走自己的势力,这给初当皇帝且并不聪颖的刘欣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刘欣不知道王氏家族有什么阴谋,只感觉王政君撤走势力不合常理。王氏家族的行为越不合常理,刘欣越不敢接受。起初,刘欣想搞垮王氏集团,当王氏集团主动自我瓦解时,刘欣却非常害怕。处在被动位置的他,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不得不承认,王政君是争权夺利场的老手。自刘欣登基后,她将长安格局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刘欣刚登基称帝还不满二十岁,他只是一个不懂权术的愣头青。王政君突然抛出大把大把的权力,刘欣不只不敢接,甚至不知道怎么办,这就是不成熟的体现。“杀鸡焉用牛刀”,对付刘欣根本不需要王政君亲自动手,自有其他人选。
傅昭仪是王政君的手下败将,她不知道取长补短,一味将短处当长处使,永远都是败将。傅昭仪见到王政君就只知道恶狠狠地斗,不懂权术,而王政君是一只凤凰,她知道修身养性,知道权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