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对策-《一世吉祥》
第(2/3)页
“所以这帮疯子认为值得一赌!你秦氏与皇帝相互利用,逼得李氏一族沦为大夏朝局中的二流角色,我逼得安贵侯几近家破人亡。但我们错了吗?没有。这年头谁都不傻,如果太子说他登上皇位以后不会动你秦氏半根毫毛,你信吗?今日皇后甚至抛出一顶异姓王的高帽来吊我的胃口,我敢信吗?如果说我们不赌。现在就舍了家当夹起尾巴走人,你会甘心吗?我们只能奉陪到底,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一番话说得秦空云神色讪讪,一时哑口无言。
杨致侃侃而言道:“秦公确有先见之明,我们都小看了太子。二哥的困惑一点也不难解释,太子肯定想到了弑父篡位之事最终是捂不住的,但他也想到了消息传扬出去会有一个时间差,这就是他敢于冒险孤注一掷的理由。他的如意算盘是分为四步走:控制或干脆杀了皇帝之后,先行对外严密封锁消息。待封锁到令人心生疑窦的时候,再适时发布皇帝病倒的消息。皇帝的病况自然是他说了算,由轻到重又需要一个过程,他就能够以皇帝养病为由绕道中州,避开宁王悍然发兵奔袭的危险。然后挟持皇帝返回长安,只要进了潼关就可宣布皇帝病亡,他顺理成章的以新君的身份视事,急召宁王与康王回京奔丧。”
“这样的话,太子至少可以争取到近一个月的时间。全天下的人都会逐渐知道皇帝因病而亡,死讯不会显得过于突兀可疑。卫肃与皇后利用这段时间在长安从容布置,以为接应。宁王与康王根本没有理由推拒,只得奉召。而他们绝不可能带数十万兵马回京奔丧,一离开军营就是拔了牙的死老虎。待到君臣名分一定,有继位资格的三个弟弟性命都捏在他手中,说他弑父篡位又没人拿得出证据,借助李氏与卫肃的力量分头弹压朝堂与军中的反对势力,还怕坐不稳皇位么?”
徐文瀚肃然道:“三弟所言不差。太子若非策划周密思虑精细,也绝计不会冒此大险。我们固然小看了太子,太子同样也小看了我们。我虽身居相位却是一介书生,你有爵无职且远在山东,秦氏空有巨财而于朝堂无涉,太子事先或许没有把我们当成一股有威胁的势力看待。至于皇上嘛,我敢断言。此刻应该性命犹在!”
算来事发至今已有二十余天,杨致认定皇帝多半业已老命不保。虽然他也希望皇帝平安无恙,但听徐文瀚这么一说,心下还是有些不以为然。
秦空云又何尝不是这么想?愕然问道:“皇上此刻应该性命犹在?大哥何以如此肯定?”
徐文瀚不答反问道:“二弟,若换了你是太子,你会怎么做?”
秦空云想也不想就答道:“那还用问么?方才三弟也说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想太子要干的头一件事就是取皇上性命,最起码也要令其身不能动口不能言,与死人无异。有心篡逆便有进无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最忌犹豫不决而致夜长梦多啊!”
“话虽是不错,只怕真正做来却没那么简单。”徐文瀚目光幽幽的摇头道:“帝王心性向来不可以常人之心揣度,皇上与太子绝非寻常父子可比。我下此断语,并非信口妄言。”
“有道是人之初,性本善。虽然没有人从娘胎呱呱坠地就注定会为人狠毒果敢,但一个人的心机胆略就与读书向学一般,确实也要讲究一定的天赋。太子被立为储君的十五年以来,无时不自感地位飘摇,本应放手施展才略,方可力保嫡位稳固。他却毫无自信,患得患失畏手畏脚。他平日的怯懦平庸与优柔寡断,断然不是装出来的。我仔细思量,太子对皇上除了无可奈何的愤恨,更多的是多年来业已成为习惯的敬畏。若非皇后与卫肃之流从旁怂恿助其谋划,太子未必就有妄图篡逆的胆量。简单说吧,从太子平素为人的性情和胸襟才具来看,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当不会将皇上置于死地。倒不是他狠不下那个心,而是犹在幻想如若事败尚有一线生机,皇上会因顾忌担当杀子的恶名留他一命。”
“其次就是从皇上的脾性为人来看了。皇上在位二十余年来东征西讨战无不胜,知人善任赏罚分明,极重人心也极得人心,在大夏将士心目中享有无人企及的威望。皇上实乃心机深沉为人阴骘的枭雄之主,于用人掌兵理财三事之大权,无一时有过丝毫松懈。皇上连年开疆拓域掠地灭国,与多少人结下了家仇国恨?想要他性命的人还少么?可你我几时又听说过曾经有人行刺皇上?那么多年来不是没有人想。而是没有人能!固然可以说明天下一统平息战乱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更可说明皇上对自身安全时刻保持着豺狼般的高度警惕!随护兵马中当然不乏太子精心豢养的心腹谋臣与死士兵将,但若说采取公然杀戮的手段弑君,似乎不大可能有这样的机会。控制皇上的办法除了重兵软禁,便是与对付周挺如出一辙,只有趁隙下毒一途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