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十三行总商伍秉鉴-《大清疆臣。》

    广州城西的十三行商馆,与南侧的西洋商馆紧紧相连,十三行商馆之处,店铺楼阁尚为中式,但紧邻珠江的西洋商馆,却大多因本国风俗而建,房屋通体雪白,均是麻石砌成,石柱巍峨,各色国旗随风而立,五彩缤纷,此等景象,彼时也只有广州能够一见。

    十三行商馆紧邻珠江之处,亦是各国商馆张挂国旗之地,其中一面国旗,看来与其它国旗大为不同。这面国旗之上,红白横条交错,左上角一片蓝底之上,交错排列着十余颗白色五角星,每行三个,一共五行,这便是嘉庆之末的美        国国旗了。国旗之后,便是美        国商馆,而这时的商馆之内,一个西洋服饰的商人正在一张圆桌之侧,饮用着桌上一杯黑色液体。而西洋商人一旁,还有一个丝绸布袍的中国商人,也在品尝着这种奇怪的液体。

    这时,一名伙计打扮的中国人忽然从一旁走来,手中拿着一封书信,看见那中国商人,便即双手将信奉上。商人看了一眼,点了点头,便让那伙计自行退下了。

    “沛官先生,您这是……又有一个人的欠款要免去了?”西洋商人看着中国商人点头之状,似乎对这些已经司空见惯,便向那中国商人问道。端详之下,这中国商人样貌清瘦,喜怒不形于色,可他双目之间,却有着常人难以比拟的精明。

    “是啊,帕金斯先生,这一单不过也就是一千两银子,不要了,却也无妨。或许啊,他们感念我这一次免了他们欠款,再过一两年周转起来了,可能还会还给我两千两呢。”中国商人似乎也懂得英语,便与那西洋商人以英语答道。原来这西洋商人乃是美        国帕金斯洋行在广州的代理商人,名曰帕金斯.顾盛。而那中国商人,便是这时广州十三行实际的总商,怡和行的行商伍秉鉴了。

    “哈哈,那若是周转不灵了,沛官,你这一千两银子可就打了水漂啊?”顾盛不免对伍秉鉴揶揄道。

    “帕金斯先生,这一千两,就算我还想要,也用不着现在催着这些小行商出钱啊?”伍秉鉴也对顾盛解释道:“首先,咱们虽有大小之分,可都是十三行的行商,抬头不见低头见嘛,何必把事做绝呢?而且这周转不灵,一般小行商都在所难免,若是这个时候对他们步步紧逼,我又拿不到钱,还把他们弄破产了,到最后究竟谁能得利呢?所以我倒是想着,这种时候,不妨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这样他们也可能还钱,更重要的是,以后他们感恩于我,还能多帮我一些呢。”

    “沛官,你们中国商人,平日要考虑的事还真多,倒是不如我,只要把心思都放在赚钱上就够了。”顾盛也对伍秉鉴笑道。

    “哈哈,帕金斯先生,您那样的日子,有时候我想想啊,也确实羡慕,所以我才愿意,把我的钱投进你的商行里面,咱们一同分利嘛。不过毕竟这里是中国,咱们这些十三行的行商,究其根本,本来就是一样的人嘛,又何必争个你死我活呢?”伍秉鉴一边与顾盛说着,一边似乎也想起了另一件事,不觉叹道:“你看,就在今日,城里两广总督衙门,又要换新人了。”

    “新人,你是说……广州要换新总督了?那新任总督,却是什么样的人呢?”顾盛问道。

    “新总督嘛……听说姓阮,是……是眼下中国最有名的学者。”伍秉鉴对阮元为政之事,此时尚无具体了解,但阮元修书兴学、惠及后辈学者之事,广州城内却早有耳闻,他便也如此向顾盛答道。

    “学者?我可不喜欢做官的学者。”顾盛却对阮元这个新任总督并无好感:“你要知道,那些当学者的,往往都固执得紧,不会变通,成天讲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办事什么也不会,这样的人,我不喜欢。”

    “帕金斯先生,您喜欢阮总督也好,不喜欢他也罢,您总是洋商,依例本也不需要和总督相见的。可我就不同了,两广部堂这一趟,看来我也得好好准备一下了。”只是话说到这里,伍秉鉴却隐隐有了一丝忧虑,又向顾盛问道:“不过,帕金斯先生,最近我得到了一些不好的传闻,是关于你那艘船的,有些事,我劝你还是不要插手为好。”

    “传闻,什么传闻?”顾盛却对伍秉鉴之言不屑一顾,道:“难道,我这艘船上,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不成?”

    “你若是知道那些东西见不得人,那我劝你不要做。”伍秉鉴也对顾盛劝道:“就在今年上半年,朝廷的禁止鸦        片章程又重新修改了一遍,眼下的法令是一船有鸦        片,则一船不许贸易,一国全部船只皆有鸦        片,则一国船只一律驱逐。此外,为你们洋船作保的商人,若是作保的船上发现鸦        片,也要从重处罚!我可不想因为跟你做生意赚了钱,就为你担这么大的风险,到时候,官府的罚银,就能把我赚的钱全都赔进去!”

    “哈哈,那我倒是想问问你,若是我的船上就只有毛皮的生意,你让我来广州一趟,是赚钱还是赔钱啊?”顾盛却依然强词夺理,对伍秉鉴道:“你也应该知道,我们美        国有的是人喜欢你们的茶叶和南京布,可我们的毛皮,这广州你也知道,根本卖不出去!我来中国开洋行,是知道如果我不来中国,茶叶和南京布,我们就只能从英国商人那里高价进口,那样我赔的更多!可我往来美        国和中国一趟,我不能自己亏本啊?所以这该补上的差价,我总要想想办法嘛?再说了,伍总商,我听说这几年下来,除了去年那船货你赔了二十万,其它时候,你一直是赚钱的啊?你给我的洋行投资,我赚了钱也够你分的,这样的日子不好吗?还是说,你给我投资,然后你我年年赔本做生意,你也心甘情愿呢?”

    “你……”伍秉鉴自然清楚,顾盛所言赔本云云,绝非他乐见之事。但顾盛的生意也不全在中国,只要他愿意多跑几个地方,即便在广州有所亏损,最后还是可以盈利。但即便如此,有些事他却也说不出口,只好对顾盛道:“你需记住,你的船进黄埔之后,粤海关查验之时,务要严加查看,绝不可再让你的水手私藏一箱鸦        片在内!我因为作保赔了钱,对你也没什么好处!”

    “哈哈,伍总商,我做生意,你还不放心吗?你对我们帕金斯洋行的投资,我在美        国的账本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呢,你这是对我有恩,那我怎么会让你吃亏啊?以后咱们做生意,一定还是会赚钱的,这你还信不过我吗?”伍秉鉴自也清楚,顾盛名为让他放心,实际上也是在提点于他,行事须有分寸,一旦清朝官府得知其中详情,自己说什么也逃不了干系。

    “好啦,以后的事,你知道怎么做就好。”眼看天色已晚,伍秉鉴便也向顾盛告别,自归怡和行去了。对于这时的伍秉鉴而言,更需要他了解一番的,不是顾盛,而是阮元。

    果然,仅仅半个月之后,阮元就在两广督院接到了一封禀帖。上书怡和行行商,赐三品衔伍敦元,听闻阮元前来赴任两广总督,特意前来拜见。

    更令阮元眼前一亮的是,这个前来拜访自己的,样貌清瘦,和顺中透着几分精明的十三行总商,竟果然戴着蓝宝石顶戴,身上官服,也是三品官员所用的孔雀补服。

    只不过,这时的阮元略一思忖,便即清楚其中缘故,随即言语如常,对伍秉鉴笑道:“这位先生,便是广州十三行如今的伍总商吧?我初到广州不过半月,这两广要事尚未了解得当,本想着一切安排妥善,再来见过你等十三行之人,今日也多劳烦伍总商前来我两广部堂了。伍总商这些年来,捐办海寇,河工赈济诸事,亦有总商鼎力相助,如此说来,阮某也要代天下间受过总商眷顾的百姓,向总商拜谢才是啊。”

    伍秉鉴听着阮元之语,心中也不觉一紧,他自然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够得到三品顶戴,就是因为当年出捐银钱,助剿张保仔有功,更兼黄河决堤、江淮河南大旱,自己亦有捐输报效,方有朝廷恩赐顶戴之事。但阮元初来广州不过半月,便已将此等事宜尽数言明,想来是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时之间,也渐渐清楚,眼前这位新任总督,绝非只知道埋首经籍的学究,而是这时清朝大员之内一位最为明察之人。想到这里,便也将先前准备奉承之语收了回去,只对阮元笑道:“阮总制如此言语,小人实不敢当,这捐输之举,本就是我十三行应尽之义,本是不值一提的。小人在广州这边,却也听闻阮总制学行过人,多有嘉惠士林之举,天下读书人皆翘首以盼,相较之下,小人不觉自愧。其实不瞒阮总制,今日小人前来,也是仰慕总制治学之道,特意备下了一件薄礼,还望总制笑纳才是。”

    “哈哈,却不知伍总商的‘薄礼’,又是何物啊?”阮元不禁问道。

    “抬上来。”伍秉鉴当即向下面仆役说道,不过片刻,两个仆役便一前一后,抬了一尊巨砚上来,阮元平日雅好文墨,家中多藏名砚,饶是如此,见了这尊巨砚,却也暗自惊叹。只见这砚台通体黑亮,其长竟有三尺,宽也有近二尺之距,若非制砚名家深知此等砚石珍贵,特意将其制成砚台,只怕这样一块上好砚石,就要为后人大材小用了。广州临近端州,端州又素来以产砚闻名,是以广府之人以砚作礼,本是寻常,可伍秉鉴竟能寻得如此上等砚石,又特意制了这一尊巨砚,赠礼之意,可想而知。

    /108/108480/2938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