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各郡官吏,轮番发问。 这些官吏,之前在主殿也是纷纷吐槽,但是被霍去病的一句‘临战之时,谁干扰行军,当斩’,瞬间鸦雀无声! 他们不敢再当着霍去病的面争执,压力就全转到章军这里来。 “诸位稍安,霍侯制定战法,自是有他的道理。” 章军就是来安抚众人的。 霍去病是军事主官,可以不管琐事,一句话就让这些人闭嘴。 他不行,他是地方主官,不能单靠武力弹压。 章军身畔的部将厉肃也道:“太守,我们是否要从周边郡县,调些兵马过来? 若按霍侯的策略用兵,这种空虚还要延续至少三五日,确实过于危险。若对手真来,我们无兵可用,西关一旦被破,是杀头的重罪。” “我再去和霍侯谈谈。” 章军从隔壁又回到主殿,正要开口,却是霍去病主动放下手里的书卷,道: “匈奴或有人能看破我西线兵马连出,防卫空虚。 但他们想来奔袭,一则时间上来不及,其次是我派出去的其中一路人马,很快就会回援,不会有疏漏。” 章军点点头,刚舒了口气,就听霍去病话锋一转: “不过,我此前还没和匈奴的苣都正面交过手,对他的深浅不清楚,不排除他高明到提前预留伏兵,来袭的可能性。” 章军吃惊道:“这么说,匈奴确有可能来攻我西关?” 霍去病道:“若真有匈奴兵来袭,诸位不必擅动,我自有计。” 章军脸色隐隐发白,若匈奴兵马真来,不需要多,只三五千精锐,西关就完了。 光杆将军,无兵可用,还能有什么计策? “如果真有敌兵来袭,隔壁那些官吏怕是就要先压制不住,形势非大乱不可。” 霍去病:“我只是分析了一种可能性,章太守安心坐镇就好。” 他看了眼章军和厉肃,“你二人可是觉得眼下其实没必要激进用兵,非要寻求速胜,可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来奠定胜势?” 章军嗯了一声,支持归支持,但同样觉得眼前形势,没必要争这个早晚,完全可以缓步推进,稳中求胜。 “在我攻击东部草原的扶余,乌桓前,匈奴的苣都就盯上了西域,西羌这边。 这么长时间过去,匈奴为何推进的这么慢?”霍去病问。 章军沉吟道:“霍侯的意思是匈奴另有隐藏兵马,还有其他所图,若不出重兵难以求胜?” 霍去病在边关地图上,指出一处位置: “我若是苣都,会在休屠泽所在的休屠部,埋一支伏兵,且需要是亲信精锐,动作之前,丝毫不显,一旦发动,就能给对手致命一击。” 霍去病所指的休屠部,是太守章军的老对手,也是距汉关最近,最大的西匈奴主力部落。 在休屠部屯兵,往西南去可支援楼兰,蒲类等国。 直接南下,就可攻击汉军边关,或进入西羌,实为四要之地。 “所以霍侯派出大量兵马,是为了稳住局势,对方若真有伏兵,我们也有应对之力?”章军猜测道。 厉肃打量行军地图,心忖这毕竟是推论,未必是真的…… “匈奴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趁我们在西关排兵布阵,去奔袭东部草原。 我们刚夺下来的乌桓和扶余,若匈奴能吃掉在那里屯留的数千汉军,会让我们之前打下乌桓,扶余的优势清零,且要顾此失彼,在战局上获得很大的主动。” 章军和厉肃都露出惊色。 两人并未从宏观上考虑过战局。 霍去病的意思是眼前的交锋局势,瞬息万变,务必全力求胜,慢吞吞的只会坐失良机。 他扫了两人一眼,心忖舅父眼下就在北关,他肯定能想到,并做出针对性布置。 匈奴若在此时真去攻东线,只会徒增消耗,难以得逞。 这就是有两名国将的好处,防线虽长,攻守两端仍能游刃有余,不给对手机会。 后世的韩白卫霍,能被称为历代将领天花板,自有道理,越了解他们的战绩越认同这种说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