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给安西王的定心丸-《定河山》

    蔫了吧唧的,看着段锦不敢在说话。而见到袁宝儿,被段锦给压制住后,总算是老实了下来。何瑶也苦笑摇头,感慨这个女人怎么就长不大呢?轻轻的拍了拍,还心有不甘袁宝儿,叹息道:“宝儿,不管谁替你管教孩子,但最终孩子是你的亲生骨肉,还是需要你自己来教的。陛下常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师傅。若是做师傅的自己都没正调,孩子长大了怎么办?”

    “你总是这么长不大,又不肯将孩子送到宫中让陛下替你管教,那孩子若是等到你这个年纪,养成你这个性格还怎么接掌袁门?人的成长有早有晚,可终归都是要成长的。这两个孩子,父亲不在身边,你才更应该给他们做出榜样来。不能总靠着袁大人,还有袁夫人吧。他们终归要老去了。等有一天他们都不在了,你自己还不学会长大,将来怎么给孩子撑起来?”

    何瑶一番话,说的袁宝儿更蔫了。虽说在父母的溺爱之下,多少还有些长不大。可袁宝儿却是生性极为聪慧,而且比寻常的人还要聪慧。否则,也不会将袁门最难学的占卜之术,学的那么好。也不至于,当年将几个年长的皇子,给欺负成那个样子,还有苦没地方去说。何瑶这番话说罢,她又有什么不明白的。看着殿外恋恋不舍了好大一会,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袁宝儿老实的在何瑶宫中待了下来,老老实实的跟着何瑶学怎么带孩子。而她那个大儿子,虽说在自己母亲面上,显得过于少年老成。毕竟摊上那个生性有些不着调的妈,不老成一些根本就不行。可无论再少年老成,终归还是一个孩子。当初在天宁山的时候,还是很调皮的一个孩子。偶尔还整蛊一下他的亲爹、但这才一年不到的时日,这孩子却是变得成熟了许多。

    影子里面,已经有些小大人的模样。与宫中那些皇子相比,显得成熟稳重了许多。将袁宝儿强行送到何瑶那里后,他拒绝了司徒唤霜与段锦,去她们寝宫居住的要求。要么自己一个人,住在袁宝儿之前的寝宫,要么便去蔡氏那里。与其他皇子相比,他与这个年纪相当的三弟,走的倒是很近。不过,这孩子倒也有毅力。每日都要读一个时辰道藏,才肯做其他事情。

    每月初一、十五,更是雷打不动的斋戒。即便是住在宫中,也没有放下手中的功课。就是有一点,自从袁宝儿被强行搬去何瑶的寝宫后。这孩子从来没有去看过一眼,便是路过何瑶的寝宫,也是绕着走。不过,他虽说与宫中其他皇子、公主不亲近,可其他皇子与公主,却是很喜欢这个,他们还是第一次见面三哥。除了林婉清外,其他主子也愿意让孩子与他接触。

    尤其段锦的那个小女儿,更是对这个三哥喜欢的不得了。只要他不做功课,便整日里面都粘着这个三哥。而除了蔡氏所出的儿子,以及段锦的小女儿之外。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孩子与董千红所出的皇四子,倒是关系最好。但凡有闲暇的时候,便与三个孩子一起玩耍。知道此事的黄琼,却是轻声的叹息一声,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关照,多给这孩子便利便好。

    这孩子年纪与段锦所出皇次子差不多,却还要大上几个月,可却不在玉册之中。原本宫中的嫔妃,不知道他还好说。可如今这多出一个新二哥来,宫中那些皇子与公主,都不是一般的好奇。尤其是这位新二哥,平时总是一身道袍,对谁都笑呵呵的,倒是也很讨这些小皇子、公主们喜欢。便是寿阳,对这个新侄儿也很是喜欢。寿阳与黄琼母亲学了不少的道家心法。

    姑侄两个,倒是经常凑到一起讨论道法。但除了寿阳,这位如果真正按照黄琼,所有可见光,不可见光的儿子年纪来排序,实打实的皇三子,其实与其他的皇子公主并不是很亲近。他走的近一些的,也只有段锦的女儿,蔡氏与董千红的儿子。至于其他的兄弟姐妹,虽说看起来笑眯眯的,偶尔也能与他们玩一会。但实则却是敬而远之。哪怕宫中的嫔妃都很亲近他。

    董千红所出的皇四子,其实现在一直都黄琼的心病。这孩子自从董千红被赐死后,一直都有些郁郁寡欢。刚开始的时候,还整日里面哭着找妈妈。但渐渐长大之后,好像知道了一些什么的这孩子,虽说再也没有找过妈妈。可性子却是一天比一天的孤僻。照顾他的李氏去世,更是极少与兄弟们交流。原本与大丫的关系还好一些,可大丫现在学武也没有太多的闲暇。

    虽说宫中很多嫔妃,其实都很关心这孩子。可这孩子就像是抗拒所有人关怀一样,把自己慢慢封闭在一个自己空间之中。便是抚养他的欧阳氏,这孩子并不亲近。而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得出,欧阳氏是真心心疼这孩子。可这孩子,虽说对欧阳氏不排斥,可却是一直都融不进去,搞得欧阳氏也有些无可奈何。尽管极其心疼这孩子,但却有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

    见到这孩子,居然愿意与三儿子接触,黄琼倒是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至少愿意与生人交流了,这终归是一个好现象不是?不过,对于何瑶将袁宝儿接了过去,教她这么带孩子,这一点黄琼倒是相当的赞同。他觉得,袁宝儿在这方面,是得有个人好好的管教了。否则,以她那个散漫的性子,把孩子当成好玩的习惯,那一天在把孩子小命,给玩丢了都可能还不知道。

    当然,黄琼也只是支持。像是这种事情,他压根就没有闲暇去管。西域那里几经谈判,黄琼答应再从内地驻军中,抽调一万精锐骑兵调往西域,调老将冯舟山为伊吾节度使,调何家产长子,为节度副使。调王雪梅的兄长,为节度同知。并调拨十二门五斤野战炮,四门12斤大炮,归冯舟山节制。不过,黄琼也明确告诉安西王,这一万军马是给他压阵和看家的。

    不是给他,用来为他冲锋陷阵的。至于这些火炮,最终会不会拨给他,还要看他整肃内部的力度。而且黄琼再三叮嘱他,这十六门大炮绝对不能交给任何部族。至少现在,只能放在冯舟山的管辖之下。至于那个什么黠戛斯部族,究竟怎么处理,还要看他自己。天山以南于阗故地,那些投靠范家的武将,如果他下定决心剿灭,那大可以放手施为,不要有丝毫顾及。

    针对西域时局,交待了该交待的事情后。黄琼说了一句,西域接下来的事情。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需要怎么做便怎么做,朝廷永远会成为他的后盾。同时,也告诉他,多利用西域诸部族之间的矛盾,要学会什么叫做借力打力。比如如果他想对黠戛斯人动手,那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与回鹘诸部之间的世仇。至于段琳母子二人,可以继续先留在京兆一段时日。

    但三年之后,他会派人送她们母子回西域。而且送去的时候,会直接册封他的长子,为安西王世子。对于他对儿子安全的担心,黄琼只告诉他,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躲在安乐窝内的雏鸡,永远是长不成一只雄鹰的。既然他想册立长子为继承人,那还是多磨炼一下这孩子才是好事。孩子现在是小了一些,自己可以代为照顾。但再过三年,就到了该立事的时候了。

    真正的继承人,不是在温室之中长成的。在朝廷,还没有改变对西域的管辖之前,他就是西域的最高长官。而这个孩子,也是他的继承人。说实在的,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被选为继承人都不是什么好事。但既然已经被选上了,就不要有任何的怜悯。该摔打的时候,便要摔打。越是早一些历练,孩子才越是能体会到父辈创业的艰苦,成才的几率才有可能更大。

    想要获得朝廷源源不断的支援,不要总搞什么曲线救国一类的动作,更不要想着走后宫路线。实打实的,拿出朝廷需要的政绩来,才是他真正的后盾。做好自己,其他的用不到他操心那么多。他的所作所为,朝廷都是看在眼中的。只要他拿出让朝廷满意的结果,这个安西王不是不可以世袭罔替下去。将来这大齐朝无论是谁在在位,都不会放弃对西域的坚定支持。

    黄琼这一席话,基本上可以说等于给他吃了一个定心丸。让他不要在哪里胡思乱想,更不要想着走什么所谓的皇子路线,正正经经脚踏实地做事,让他的安西王府,永世成为大齐朝,乃至护卫整个中原西部边陲屏障。才是给自己弄一个铁帽子王的根本。只要为朝廷守牧好西域,将来该他以及后世子孙的,都会给他的。但这个前提是,他在西域达到朝廷想要的目的。

    其实当初,黄琼并不想派遣宗室去西域坐镇。但严酷的现实却是告诉他,在蜀废人突然去世之后,由大齐朝立即全面接掌西域的地盘并不现实。一个是刚刚经历过消耗极大的平叛作战,朝廷已经严重入不敷出,根本负担不起在西域的消耗。至于屯田,即便是有前唐在西域的屯田基础,可真能到不依赖外部补血,远非一年之功,甚至是几年之功便能轻易做到的。

    百余年的变迁,汉人的不断退回中原,西域轮番经历了吐蕃、回鹘的统治。哪怕这些民族,大多已经是半游牧、半农业。但依旧是牧业高于农业。前唐在西域的那些屯田,大多已经改为牧地了。西州回鹘的确也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基础还相当薄弱。而西域复杂的民族形式,驻军少了解决不了什么问题。驻军多了,朝廷根本也负担不起,一斤粮运到西域五斤的损耗。

    而且大齐朝如果直接接管西域,至少在短时日之内,势必会引起西域内部部族的动荡。便是蜀废人那些旧部,恐怕也要会起兵作乱。当年在本朝元气,还远没有恢复,无力再支撑长期征战的情况之下、冒然直接出兵接管西域,恐怕会相当的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