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库塔港-《核聚变风云》
第(2/3)页
总而言之,能够提供此种服务的港口确实不多,而这种优势地位,也就保证了该港口在国际航运中的优势地位和稳定收入不受影响
jā通行业有个约定俗成的看法,进港航道到不了三十万吨级,港口再大也很难称雄国家队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认识,所以,曾凌风在当初两个港口开始建设之前,都是将纳土纳港和库塔港定位在了将其建设成为三十万吨级大港的位置虽然在原本的条件上,这两个地方并不符合这样的条件,但是,曾凌风却是一力主张,压制了所有的反对意见
在曾凌风看来,先天不足,那就后天补齐自然条件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我们做事情只想着依赖自然条件的话,很多事情然做不成了纳土纳港和库塔港这两个地方虽然水位有所欠缺,却是可以改造的,而且投入也不会很大,毕竟,两地都存在着很大的海湾,进行拓深并不太难所以他的意思就是按照三十万吨级以上的规模去开发,将海底拓深拓宽,人为制造出一个优质的现代化深水港口来
其他人虽然对曾凌风的这种想法心中存有腹诽,不过还是理解的
就以上海港为例,从十九世纪后期开始,上海就依托着黄浦江以及通江达海的便利,航线辐射到长江、东海乃至东南亚地区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上海港的年货运量就已经达到了一千四百万吨,这样的数字在当时世界上排名第七,在亚洲地区是排名老大,上海这座城市凭借着它发达的航运,成为远东当时非常闻名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上海大的特点就是它是处在中国的南北之中、江海之汇,南北之中就是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海就在中间,到南北都能呼应对外的话它的jā通也是方便的还有江海之汇,就是长江,是国内长的江而且是流域发达的一个地区,这条江跟海相会就是在上海吴泓口,所以上海处于这么有利的位置
改革开放之后,因为黄浦江带来的机遇是使上海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港成为国内大的港口,世界著名的大港之一
然而,河口里面好做文章,限制也在河口里面,黄浦江七米左右的水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儿
黄浦江的水深总是有限的,所以在船少的时候,船的吨位比较小的时候,黄浦江的岸线是没有问题的,等到船的吨位大了以后就出现问题,它在低há位的时候进不了黄浦江,水深不够
从九十年代开始,集装箱运输已经成为国际海运业发展的主流,远洋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型化,主流型号都已经是吃水在十三米到十五米的大型集装箱船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上海港也加了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但是建的外高桥码头,仍然由于长江航道水深的限制,制约了港口的发展因为它只有十米深的吃水量,但是大的船少需要十三到十四米的水深,所以必须要等待há汐的时候进入,而há汐每八个小时来一次,等há水涨高的时候所有的船只都挤着进来,他们都在这儿等着装卸然后再出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