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刘盈:什么年代了,还在用传统方式掰苞米?-《天命唯汉》


    第(3/3)页

    毕竟这时候没有内燃机,所有的农机都是牲畜动力,买了农机的客户,很多都是顺便再逛逛牛马市,一站式配齐所有部件……

    因此等到微服而来的刘邦到达时,展销会已经是人山人海,基本上每个伙计身边都围着十几个问东问西的客户。

    “走啊,你这个大掌柜缩在后面像什么样子?”刘邦伸手将刘盈推到自己面前。

    “行吧。”刘盈毫不客气的头前领路。

    展销会和发布会不同,所有的农机都是静态展示,最多让人坐上去感受一下,毕竟夏收已过,农神一号的收割效率有目共睹。

    而且和当日只有一个双马拉动的型号不同,如今展示的还有鲲鹏版和金丝雀版……

    嗯,就是用四匹马拉动,适用于大型农场的加宽收割机,以及单马拉动,用于地面崎区,家庭农场的小型收割机。

    一旁的刘鼻凑到刘盈身边,他更加感兴趣的是那种造型其他的收割机。

    原因很简单,那是收割玉米用的专用机械。

    这台农机的原型是1826年一个叫做帕特里克·贝尔的神父发明,出于人道主义的原因,为了不让人使用他的收割机而付钱,他拒绝获得专利。

    只不过神父高尚,但资本家却很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

    比如收割机的发明者美国人麦考密克稍稍改良了一下神父的发明,使用了比生活拮据的神父更好的材料,制作出了效率更高和故障率更低的收割机,然后申请专利,赚的盆满钵满……

    至于刘鼻的动心,主要是代国地处北方,每年降雪的时间要比中原地区早差不多一个月,因此很多地方只能做到两年三熟。

    既第一年冬播小麦,小麦成熟后种植大豆或是棉花等其他农作物,而后凛冬将至,使得后续播种的小麦无法度过寒冷的冬天,只能选择冬季休耕,等到第三年春播玉米,冬播小麦,依次循环往复。

    虽然粮食产量比不过一年两熟或是三熟的地方,但相较于之前种植粟米的春种秋收,人均粮食产量有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玉米,这种对于阳光利用率远超小麦、粟米、水稻因此高产不少的农作物,更是成为了很多人家的主食。

    不过刘鼻看着眼前的玉米收割机,准备等到关中秋收之后见见效果,再决定是不是要大量采购!

    嗯,刘鼻的能力其实不差,毕竟历史线上他曾经跟随刘邦平定英布,而后坐镇东南,使得吴国能够和关中的汉庭中央掰掰手腕。

    刘盈靠近刘鼻解释道:“这台玉米收割机和小麦收割机一样,无法完成脱粒,只是能够将玉米杆切断,聚拢打捆……至于后续,还是需要人力一个一个的掰掉玉米棒子。”

    “呐,这两根水平杆下装有三角刀,上面的水平杆通过齿轮由两个车轮带动,做往复运动,相当于是一个自动的剪刀。这块翼板把玉米送向剪刀,完成刈割……”

    刘鼻虽然有些不大懂,但还是点点头说道:“那也很好了,相比于从前要弯腰一刀一刀的砍玉米杆,有了机器要省不少力气……”

    刘盈附和着说道:“是啊,所以我对收割机稍加改良,加长了传送装置,这样收割玉米的时候,就可以由另一个人驾驶装货的马车和收割机并列,联合收割,效率再度提升!”


    第(3/3)页